暴雨梨花孤灯下 作品

第734章 破敌之策(第2页)

 郭襄道:“亡国之君会有什么封赏吗?难道你们不知靖康之耻吗?” 

 太平王道:“什么靖康之耻,还请告知?”郭襄道:“赵宋王朝两位皇帝投降大金国后,一个封为昏德公,一个封为重昏侯,被囚禁在关外冰天雪地之中,受尽折磨,惶惶不得终日,最后死于非命。你们投降后,只怕以后就会为奴为仆,永远生活在蒙古人淫威之下,苟且偷生。” 

 定东侯大怒道:“不错,亡国奴还有什么好下场?与其苟且偷生,还不如拼死一搏。” 

 卫南侯也道:“这样看来,我们就是战败,也没多大损失!黄公子,你说一说,我们若是战,能有多大把握战胜?” 

 郭襄思索片刻道:“太平城地势险要,三面环山,只有这小小一个峡谷入口,我们只要守住入口,蒙古人就是百倍于我们,也是无法攻入的。而且我们主动出击,还有可能让蒙古人不得不退兵!” 

 太平王道:“既然如此,与其降而为奴为仆,我们为何不大战一场?我们来此,就是想问问公子可有退敌良策?” 

 郭襄道:“你们若想战,自然就有退敌良策。” 

 太平王道:“那请快讲!” 

 郭襄指着远处蒙古大营,道:“蒙古人出动大军,这次势在必得,敌众我寡,不可力敌,但若做到三件事,就能退敌。” 

 郭襄一说完,就连征西侯与卫南侯也不禁动容,众人俱都望向郭襄,异口同声问道:“哪三件事?” 

 郭襄道:“兵法有云:夫善攻者敌不 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故善攻者不以兵革,善守者不 以城郭。 

 …… 

 是以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坚甲锐兵,不足以为强。 敌欲固守,攻其无备;敌欲兴阵,出其不意;我往敌来,谨设所 居;我起敌止,攻其左右;量其合敌,先击其实。 

 …… 

 故兵从生击死,避实击虚,山陵之战,不仰 其高,水上之战,不逆其流,草上之战,不涉其深,平地之战, 不逆其虚,道上之战,不逆其孤;此五者,兵之利,地之所助也 。” 

 郭襄大说一通,太平王等人听得云里雾里,不解其意。 

 定东侯道:“黄兄弟,你说的是什么?我们完全听不懂,能不能简单说一说?” 

 郭襄歉意道:“这是诸葛武侯的兵法,简单说就是打仗不能只看人数多少,还要看时、势、谋、地等。具体三件事就是: 

 一,我们占据地利之势,不能出去正面拼杀。但现在蒙古人有回回炮,我们地利就变得没用了。所以首先得毁掉敌人的回回炮,他们就失去了压制我们地利的利器。” 

 “二,太平城外一片荒野,并无城镇与人口,蒙古人此次远征,必准备粮草军饷,我们只要毁掉其粮草,蒙古人必然无法支撑,只能选择撤军。” 

 “三,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只要我们去擒拿住蒙古人主帅,就能逼使蒙古人退兵,永不敢来侵犯太平城!” 

 郭襄最后道:“这三件事,我们只要做到一件事,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做到两点,就能退兵。做到三件,以后蒙古人再也不敢前来进犯!” 

 郭襄说完,太平王大喜,道:“果然是良策!”然后道:“三位侯爷以为如何?”定东侯连声说好,道:“好计策,三件做到其一,我们就稳操胜券!” 

 征西侯却道:“口齿伶俐,夸夸其谈。这些计策提出容易,可是我们如何能做到!就比如蒙古人的回回炮恐怕有数百台,肯定有重兵把守,我们如何毁掉?粮草军饷更是重中之重,放在大军后面。现在峡谷被封,我们不能出击,又如何烧掉其粮草?至于最后擒贼先擒王,他们主帅更是重兵守护,恐怕是难上加难。” 

 郭襄脸上并无愠色,笑道:“这三件事,自然是不容易做到,可也不是一定做不到。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要去尝试一番!而且这些事不要普通士兵去做,而是聚集太平城中的高手去做。太平城中高手如云,也是很容易做到的!” 

 征西侯道:“你具体说说?”郭襄举起手中屠龙刀,道:“我手中宝刀削铁如泥,只要在城中多找几把同样的刀剑,与我一同前往敌营,毁掉回回炮,也不过是举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