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悲惨(第2页)
哈马尔达班现在什么都没有,就是人多。
今年夏天,清帝国直隶地区洪水泛滥,死亡数以万计,这促使大量北方人纷纷前往关东地区求生,他们这个冬天更惨。
尼古拉不是冷漠,这个时代,谁都没资格怜悯谁。
拉科维奇情绪有点低落,拧开腰间的酒壶猛灌几口。
贝加尔湖里面的鱼很多,但是冬季由于湖面结冰,捕鱼就成为一项很艰难的工作。
入冬之后,通过徒步方式抵达哈马尔达班的人越来越多,从每天数百人,逐渐增加到1500人。
“我挑选了10個姑娘和小伙子,让他们留下,其他人乘坐晚上的火车去赤塔——我们需要更多的雪橇,冰面上的尸体越来越多了——”
全世界最发达的英国,还存在无数血汗工厂呢,英国人罢工的热情比俄罗斯帝国一点也不少。
拉科维奇很难过,这些事本不应该发生。
前往阿穆尔的人成分复杂,有人是从极地出发,有人来自波罗的海,甚至有人来自圣彼得堡和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
被冻死在冰面上的人确实惨。
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拉科维奇只有36岁。
拉科维奇担心哈马尔达班储存的物资,不足以应付越来越多的新移民。
哈马尔达班有渡口,环贝加尔湖铁路没有修通前,火车要在哈马尔达班装船渡过贝加尔湖,这座小城也因铁路而生。
同样是捕鱼,在日本无比艰难。
拉科维奇领着几十个小伙子,在冰面上凿出洞,都不用下网,渴望新鲜空气的鱼就开始自己往上跳。
战争期间前往阿穆尔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抵御危险的能力更强。
现在哈马尔达班站的工作人员已经超过200人,正式居民也首次破千。
北海道渔场被阿穆尔霸占后,日本渔民无法进入北海道渔场作业,很多渔民破产,这个冬天格外难熬。
家住北海道的大山建凭借捕鱼为生,生活谈不上富足,也还能过得去。
今年夏天,大山建虽然加倍努力工作,收入和往年相比还是少了很多。
入冬之后,日本粮价飙升,大山建不得不把自己的渔船卖掉,换取越冬所需的粮食。
更残酷的是,卖掉渔船买的米,还没有回到家就被人抢走,大山建还被打个半死,幸好同村路过,大山建才捡回一条命。
“卖了船,明年怎么办?”
大山建的哥哥大山章满脸愁苦,他家里也没有余粮,没能力接济大山建。
大山建心丧若死,涕泪横流。
大山建家里还有3个孩子。
不卖船,就只能吃孩子了。
“听说沙巴人正在招工,我想去碰碰运气。”
大山章现在已经顾不上国仇家恨,谁能给他一口饭吃,他就把命卖给谁。
大山章家里有四个孩子,都还没有成年。
转天,大山建和大山章一起来到当地政府开设的劳工局。
劳工局确实在招人,但是不招渔民,只招力工和女工。
而且工作的地点不局限于沙巴,还可以前往高丽,或者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