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头 作品

第603章 巴尔干斯拉夫(第2页)

 乔治却根本不想进攻,如果不是为了减轻俄军在北线和西线的压力,乔治甚至连特兰西瓦尼亚都不想拿。

 这真不能怪乔治懒惰。

 德军主力现在还是在西线,没在乔治这边。

 德国不会抛弃奥匈帝国这个盟友,如果瓦西里和安德烈推进到布达佩斯,会将德军主力全部吸引到乔治这边,到时候就轮到英国人和法国人休息了。

 这段时间圣彼得堡和君士坦丁堡之间通信频繁,乔治和两位尼古拉之间,每天都要通电报。

 小尼古拉希望乔治能把一部分高日仆从军送到北线,补充北线缺口。

 乔治实在无话可说。

 俄罗斯帝国的动员速度并不慢,抵达前线的部队源源不断。

 奈何军队补充的速度,没有前线消耗得快,所以前线的部队一直不够用。

 加上罗兹战

役中的损失,俄军在1914年已经损失了100万人。

 1914年还没过完呢。

 关键损失的这100万人,要么是常备军,要么是动员之后征召的第一批精锐士兵。

 接下来动员的士兵,会一年不如一年。

 军队大量损失的同时,军工生产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步枪的产量每个月都在提高,但总是不够用,大量武器装备被德军缴获,德军新成立的第14集团军,使用的是清一色的俄式装备。

 尼古拉希望乔治在新年之前,再组织一次进攻,让俄军的战绩能更好看一点。

 乔治给两位尼古拉的回电,重点强调的一点是,既然德军不好打,那就把重点放在奥军上。

 吃柿子都知道捡软的捏,打仗也一样。

 加利西亚战役的结果表明,俄军打奥军,跟德军打俄军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大人打小孩。

 罗兹战役中,鲁兹斯基的表现远不如加利西亚战役中那么亮眼,这似乎证明鲁兹斯基只会防守,不擅长进攻。既然这样,北方面军可以完全采取守势,西方面军则加强向奥匈帝国的进攻,逼迫德军向奥匈帝国提供更多援助。

 乔治这边也确实有进攻计划。

 塞尔维亚王国灭亡后,奥军控制区,终于和布鲁西诺夫的防区重合。

 从11月底开始,布鲁西诺夫率领的第11集团军,就和奥军有零星交火。

 经过日俄战争和巴尔干战争的洗礼,布鲁西诺夫的指挥日臻大成,康拉德没有在布鲁西诺夫手上占到任何便宜,第11集团军实际上已经攻入塞尔维亚王国。

 一個星期前,德米特策划了一个反攻计划,以布鲁西诺夫率领的第11集团军为主,配合保加利亚第一、第二集团军,对塞尔维亚王国境内的奥军打一场歼灭战。

 乔治没批准这个作战计划,因为现在情况还不明确。

 早在塞军败亡之前,塞尔维亚王储亚历山大就通过阿尔巴尼亚逃往法国,提前当了逃兵。

 彼得抵达圣彼得堡之后,更是第一时间在圣彼得堡宣布成立流亡政府,继续指挥塞尔维亚国内的反抗军,抗击奥匈帝国的入侵。

 塞尔维亚国内确实还有残余部队在反抗,毕竟40万大军不可能一朝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