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头 作品

第617章 便宜不好捡(第2页)

 3月2号,就在杰马勒向杨科夫投降的第二天,库特英军投降。

 汤森投降的时候,兵力尚且有1.25万。

 乔治接到报告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无语的。

 德米特提醒乔治,对于增援埃及的俄军而言,英军似乎比奥军更危险。

 乔治深以为然。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于是乔治给增援埃及的东印度第一军军长尤里发电报,提醒尤里不要相信英国人的任何承诺。

 尤里指挥的东印度第一军由两個师组成,大部分士兵都来自东印度的建筑工人,军官是由移居东印度的俄罗斯人担任。

 东印度的建筑工人,几乎都来自高丽和日本,部分来自

东印度本地和周边国家,他们对于热带地区,比俄罗斯人更适应。

 刚拿到东印度的时候,乔治还信心满满,准备在五年内,移民500万俄罗斯人去东印度,将东印度建设成为下一个阿穆尔。

 现在已经15年过去了,在东印度的俄罗斯人不到100万。

 去过东印度的俄罗斯人确实不少,也确实有很多俄罗斯人,曾试图在东印度定居。

 很多已经在东印度购置资产的俄罗斯人,在经过一个冬天之后纷纷逃离。

 俄罗斯的冬天是漫长而又寒冷的,通常被认为不适合人类生存。

 东印度一年四季都是夏天,以俄罗斯人的标准衡量,也同样不适合人类生存。

 东印度第一军共计3.6万官兵,卡登希望第一军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前线,遏制奥军的进攻。

 乔治给尤里的任务是守住苏伊士运河,英军的作战和尤里无关。

 于是尤里就以武器不足为由,拒绝赴前线作战。这也是事实。

 今年以来,俄罗斯的武器荒已经大大缓解,君士坦丁堡的步枪终于有了库存。

 彼得格勒的步枪依然紧张,这和俄军的接连失败有直接关系。

 乔治看战报都感觉心慌。

 动不动就损失十几万,几十万的,也就俄罗斯帝国能承受这么大的损失。

 武器先不说。

 帝国的战争潜力固然雄厚,终究不是无穷无尽。

 武器被德国人缴获还可以再生产,一名士兵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却需要20年。

 第二次马祖里湖战役结束后,自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帝国的损失已经超过150万。

 还能有几个150万?

 现在应征入伍,愿意为沙皇作战的,可都是沙皇的基本盘。

 萨克维尔·卡登很感激东印度第一军的到来,却不愿意为东印度第一军补足武器。

 和俄罗斯帝国一样,英国的武器荒,现在也没有彻底缓解,很多新征召的部队,也是拿着木棍在训练。

 英国要优先满足在法远征军的需求,在埃及并没有武器储备。

 既然没有武器,尤里也就有充足的理由,拒绝赴前线作战。

 没有武器怎么打嘛,难道去喷死奥军?

 卡登希望尤里以大橘为重,先派有武器的部队前往一线,顶住奥斯曼帝国的攻击。

 同时承诺会以最快的速度向伦敦求援,为东印度第一军补足武器。

 尤里就呵呵。

 求人办事得有求人办事的态度,这样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