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头 作品

第817章 交流(第3页)

 可悲的是,现在呼声最高的,恰恰是这些刚刚开始接触到财富的所谓“有钱人”。


 真要开放金融市场,这些“有钱人”都是韭菜。


 “民意真是个好东西——”


 古契科夫感叹,难怪有人将民众污蔑为乌合之众。


 所谓民意不是声音大了就有理,和无孩爱猫女相对应的是沉默的大多数。


 俄罗斯不开放金融市场,不是阻止俄罗斯人赚钱,恰恰是为了保护俄罗斯人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


 美国倒是放开了,也确实有人通过股票市场大发横财。


 但是发财的都是极少数,每逢经济危机,天台上排队跳楼的那些所谓破产金融家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我们要让更多俄罗斯人了解,什么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


 乔治只跟能听进道理的人讲道理。


 帝俄刚灭亡那会儿,大部分俄罗斯人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所谓“独立思考能力”,那时候只能用行政命令告诉俄罗斯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现在受教育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俄罗斯政府也应该主动求变,顺应时代发展。


 乔治讲道理的方式简单粗暴,阿尔法再次出动,对声音最大的人进行调查。


 最近频频在报纸上呼吁放开金融市场的,是来自圣彼得堡大学的经济教授马格基夫。


 马格基夫呼吁放开金融市场的原因是,金融市场可以为急需资金发展的企业提供便利。


 这个理由听上去很正常,也符合金融市场的基本作用。


 但身为圣彼得堡大学经济教授,马格基夫肯定也明白金融市场的缺陷,对于这些缺陷,马格基夫在大声疾呼的时候可是一个字都不提。


 乔治好奇的是,马格基夫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阿尔法还是很有效率的,很快就了解到马格基夫的目的。


 马格基夫倒也不是和国外资本有勾结,而是为了通过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他的经济理论,深入他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


 乔治直接让圣彼得堡大学以交流名义,让马格基夫去法国,在法国继续他的研究。


 让乔治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不仅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引发了另一个问题。


 这不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么。


 乔治不废话,继续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马格基夫的研究固然没错,但是马格基夫能为开放金融市场引发的后续问题负责吗?


 他负不了这个责。


 乔治也负不了。


 不过金融市场引发的争议并不大,还是有理性的俄罗斯人,以德国和美国为例,提醒俄罗斯政府不要轻易放开金融市场。


 美国是被金融市场裹挟的典范,十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并没有让美国人接受教训,所以黑格尔才哀叹: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德国是金融市场的另一个反面,被希伯来人控制的德国金融市场已经成为资本的黑洞,正在不断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