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草莓蛋糕 作品

第151章 粮食定量的变化和鲁院长朋友的病


 第151章 粮食定量的变化和鲁院长朋友的病

 大年初四。

 因为春节那天是周日,加上三天假期,所以,今天也顺延为了休息日。

 上午,王浩和冉小梅领着几个孩子出门逛庙会去了,王孟德在家陪着大着肚子的媳妇。

 “胜男,这些搪瓷缸,以后都收起来吧,别摆放在桌子上了,容易招灰,还得经常清洗,多麻烦。”

 看着媳妇满脸喜气洋洋的在客厅里洗着十来个搪瓷缸,王孟德有些无奈的劝说道。

 这些搪瓷缸,都是他这三年来,得了国家和市级的先进和标兵,组织上给发的奖品,每一个上面都带有醒目的红字。

 自从拿回来后,冉小梅和何胜男两个人,严禁除了王孟德用一个以外,其他任何人使用。

 剩下的,全部被两个人放到了箱子里,每逢过年过节,才全部拿出来,整齐的摆放在客厅的长条桌上,红字冲着门的方向,保证家里来客人了,都能第一眼看见。

 “没事,洗这个我才不嫌累呢,也不麻烦,再多一倍我都愿意。”

 何胜男喜滋滋的继续清洗,她洗完一个,还要仔细的端详着上面的红字。

 看到她这么坚持,王孟德没办法,只好蹲下身来,帮她一块儿清洗。

 等好不容易洗完,擦的干干净净后,又小心翼翼的用报纸包着,放到了箱子里。

 明天就要上班了,家里来客人就少多了,这些也该收起来了。

 收拾好之后,坐在椅子上,两个人挨在一起,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闲聊着。

 “孟德,这次粮食定量的调整,咱们自己家也没有多少富裕了,还要给乡下的爷爷奶奶他们送一些馒头过去。

 这每个月的高脑食用油,就别给我娘家了,也别隔三差五的送粮食过去了。”

 靠在椅子上,何胜男圆润的脸上,带着疲惫之色,她小声的嘀咕道。

 今年初,因为各种原因,粮食调入发生了困难,京城市存储的粮食,曾出现一度只够维持六天需求的紧急情况。

 这时候,全市可是有四百万人口(享受商品粮待遇的非农户口人数),要是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买不到粮食的情况,那造成的恐慌,绝对是不可想象的。

 想想都害怕。

 于是,京城市遵照国家指示,把居民口粮供应标准降低了不少。

 规定凡在京有正式户口的,粮食定量依年龄大小,因人而异,分为从婴儿降生的三斤、少儿六斤、儿童八斤,成人21斤不等。

 当然,特殊身份的如:在校大中学生、机关干部、特殊工种,就比这些标准多一些。

 而且,粗细粮的比例,也从之前的百分之五十五比百分之四十五,变成了面粉供应占总定量的百分之二十、大米占百分之十。

 其余的全部供应粗粮——玉米面、白薯干、高粱面、鲜白薯等杂粮。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时候,王孟德可是拎了不少的礼物,其中就有几斤面粉和两斤刚熬出来没几天的猪油。

 这些东西,在这个特殊时期,可谓是重礼了。

 特别是那两斤猪油,更让她心疼不已。

 这猪肉因为要票,家家户户就算是过年期间,攒了好几个月的肉票,也都买不了太多。

 也就自家男人,在外有关系,买了七斤的猪板油回来。

 熬出来的猪油,居然一下子就给出去了一小半。

 同时也担心因为送的太多东西给娘家,让婆家这边吃不饱。

 “胜男,咱们家粮食不缺,你放心吧。

 你娘家那边,三个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本来现在物资就缺乏,营养就不够,再吃不饱,对身体可不好。”

 王孟德拉着她的手,笑着安抚道。

 从前几个月开始,他就时不时的从空间里,拿出一些白面和玉米面,掺在自家的米缸里。

 导致家里的粮食,每个月都有不少的剩余,冉小梅一度还疑神疑鬼。

 后来没有找到原因,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

 何胜男面上露出难为情的神色,她觉得,自己都出嫁了,已经是老王家的人了,还总是往娘家送东西,感觉不太好。

 就算公婆和自家男人嘴上没说过,但她心里也有了一丝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