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草莓蛋糕 作品

第198章 王宁的病和南越有战事(第2页)

 这个机会可不能放过。

 “行,那你们去吧。”

 王宁自然也不在坚持。

 推着自行车出了院门,在王孟启的指挥下,王孟德载着他往村外骑去。

 当路过村头的时候,见到一众小伙伴还在树上摘柳芽,王孟启神气活现的大声喊了几句。

 然后才在

别人羡慕的眼神下,得意洋洋的挥手离开了。

 出了村子,顺着乡间小路,又骑了不到二里地,就来到了学校的门前。

 这个学校,是附近五六个村子适龄儿童上学的地方,盖在几个村子的中间位置。

 大概有十来间房屋,还有一个大院子。

 后来,当公社准备在这几个村子建一个卫生室的时候,各个村子都希望卫生室能在自己的村里。

 争执不下后,有人就提议,索性把卫生室放在学校的院子里。

 进了学校的院子,门口不远处,就是卫生室了。

 就见门外,站着两个人,正在闲聊着,都是在等候周晓利给他们诊治的。

 进了屋里,见周晓利一边皱着眉头翻书,一边给一个孩子看病。

 王孟德没有打扰他,而是四处打量了一下。

 这是一个被隔成套间的土坯房,里间有几个柜子,柜子里摆放着一些简陋的医疗器械,以及西药和中草药。

 旁边还有一张小床,应该是他平时休息用的。

 外间就是诊室了。

 放了一张长条桌和几把小凳子。

 就是这种简单的卫生室,未来几十年里,将会撑起数亿农民的医疗保障。

 过了好一会儿,等屋里那个家长把孩子抱出去后,周晓利才发现王孟德两个人,然后一脸惊喜的说道:

 “孟德哥,您来了,快坐快坐,我给你倒杯水喝。”

 这王孟德不仅是他的亲戚,用后世的话来说,也是他的偶像。

 自己刚才翻的《赤脚医生手册》,就是眼前这个人编写的。

 这本书,这几年可是帮了他大忙,不少在他看来是疑难杂症的难题,大部分都能在里边找到解决办法。

 他现在在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眼里,已经算是个合格的大夫了。

 聊了一会儿后,眼见从外边进来了一个病患,王孟德便拿上借来的针往外走。路上,他在心里琢磨着,刚才和周晓利聊天时发现的一个问题。

 要说卫生室每天诊治的病患还真不算少,毕竟附近好几个村庄两三千人口,就这一个地方可以治病。

 每天最少也有七八个的人过来,多的时候,甚至有十几个。

 但这些人里,大部分的病症,都比较严重。

 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没钱,一些小病,都在家扛着不去卫生室。

 这样一来,不少小病,就被耽搁的严重了,甚至有的都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最后只能送到镇上的卫生院或者县城的人民医院去治疗。

 对于这个问题,王孟德心里倒是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他的这个办法,和农村的三级医疗体系可以说是绝配。

 不过。

 因为广大农村的赤脚医生还不够多,加上现在正处在困难时期,时机还不成熟。

 他打算再过三五年,时机成熟了,再把这个办法说出来。

 很快,他就回到了田各庄。

 给王宁的后腰附近扎了十几根针之后。

 没过一个小时,他腰间的肾结石,就成了细小的颗粒,然后经过尿道排了出来。

 “好了,以后多喝点水,这几天也别干太重的活。”

 王孟德把十几根针用火消完毒,然后小心的放在布袋里,然后冲着王宁说道。

 他现在的针灸技术,可以说是超神入化,不敢说‘起死人,肉白骨’,但一般的病症,随手施为,就能针到病除。

 中医研究院的朱副院长,就时长感叹,说他不属于针灸研究所的人,太遗憾了。

 “孟德果然医术高超,妙手回春。”

 王宁用手摸了摸后腰,发现一点异样都没有了,便笑着称赞道。

 然后抬头看了看天,发现太阳快到头顶了。

 “对了,我这一上午都在家里,时间耽误的太长了,再不去别的社员就有意见了。

 孟德,你待会儿回去的时候注意安全,我就不送你了。”

 他没有提中午饭的事情。

 现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队里每顿饭都是稀汤寡水的,村里的人都不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