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林 作品

第6章 寻找真相(第2页)

 ……

 当后来拿两瓶酒再次被喝完,老支书和宋会计已经明显喝高了,四人四瓶酒,平均起来就是一人一斤,老支书和宋会计是在家人的搀扶下返回的,老支书明明喝高了,在东倒西歪回去途中还口口声声说:“谁说我醉了,我没喝醉。”

 扶着他女儿说,“你没醉,你老人家怎能喝醉呢,你是酒神。”

 “哈哈,还是闺女了解我。”

 宋会计是那种喝醉沉闷型,儿子把他弄到三轮车上也不说也不闹,就默默地坐在那跟一尊雕像似的。

 村委会就剩李乃民和王伟江两人,“李书记你没喝高吧?”王伟江问。

 “没有,再来半斤也没事。”

 “哟,可以啊,那你的酒量起码在2斤左右。”

 “若喝2斤也就到顶了。”李乃民谦虚道。

 “既然你没醉那我问你想不想知道当年引淮河上为什么没有建桥的真相。”

 “啊!你知道是怎么回事?”李乃民惊问。

 “我不知道,但我判断这笔建桥款早就给了,只是没用在你们村建桥上。”

 “此话怎讲,我不太明白。”

 “引淮河是国家投资工程,按惯例国家兴建的工程决不会亏待地方政府,更不会亏待当地群众,只要因工程影响所引起的附属工程国家决不会不管,就如扒引淮河断了你们村的交通,需要在引淮河建座桥解决你们村的出行问题,就是花再多的钱国家也不会推托和不管,只要把修桥项目报上去就会批准拨款,老书记的话也证实了这点,开始乡里和指挥部不都说这是板上钉钉子事嘛。”

 “哪建桥钱呢?难道飞了不成?”李乃民又问。

 “只有一种可能,这笔钱被人截了,或者说被挪着它用了。”

 “码的,那我明天就去乡里县里找,就是支书不干了我也要讨个说法。”李乃民气愤道。

 “错,你千万不能这么做,为什么我现在你一个人讲,而刚才酒桌上没和老支书和宋会计讲,我就怕你们兜不住火,冒失地去找去闹,若这样不但打草惊蛇,肯怕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那你说怎么办?”

 “首先你必须保证此事不能对任何人说,如果你说出去到时村民都知道了肯定要去上访,那时肯怕你拦都拦不住,工作上你会相当被动,而且县乡两级都不能去,估计你这边去那边人家就知道了,你这不等于告诉人家提前做好对应策略和销毁罪证吗?”

 “那去哪查?”

 “淮委。”

 “淮委是哪里?是什么单位?”李乃民茫然地问。

 “淮委就是淮河水利委员会的简称,我国着名河流国家都设有专门管理机构,如长江设有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设有黄河水利委员会,淮委就是专门负责淮河水资源监管调度,工程立项施工以及水利设施等,比如引淮河开挖就归淮委管,我们去一查便知这笔建桥款给没给。”

 “淮委在哪?我俩明天就去。”李乃民着急道。

 “在蚌埠,但你必须保证不对任何人说。”王伟江再次重申。

 “行,我知道轻重,谁也不说,正好隔壁一间房子有床,你就委屈一下住这吧。”

 “那明天我们去蚌埠。”

 第二天吃过早饭两人来到县汽车站乘上大巴直奔淮委而去,蚌埠地处淮河中游,安徽北部,自古就是皖北重镇,交通要道,1958年在淮河上建了蚌埠闸,集防洪、蓄水、灌溉、航运、发电等功能,蚌埠人民充分利用淮河水资源,为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汽车经过3个多小时飞驰终于抵达了蚌埠长途汽车站,王伟江和李乃民先在一家小饭店点了两菜一汤吃好后又找了家旅馆办好入住手续,就在旅馆休息起来,等到上班时间两人来到了淮委,他俩出示相关证件说明来意后,接待他俩是位年轻的姑娘,姑娘很客气,给他俩各自倒杯水后就拿起座机打电话汇报此事,没多会就来了位50多岁的男子,“你们二位是江州哪个乡的?”

 “我们是西岗乡李窑村。”李乃民荅。

 “李窑村,我有印象,在引淮河南边。当年扒引淮河时我在那负责工程技术质量。”刚来的男子说。

 “领导,那你还有没有印象当年扒引淮河断了李窑村的交通,据我们村老支书讲当时答应给李窑村在引淮河上建座桥的事?”王伟江问。

 “有这事啊,因为扒引淮河断了你们村出行路,国家理应给你们解决,当时项目报上去很快就批了,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