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林 作品

第47章 泾渭分明(第2页)

 王伟江的话向永军也觉得在理,于请作为县委书记不可能因为认识老支书就大老远地跑来他家吃饭,这既不符合逻辑又有违常规。

 向永军看问不出什么来,也没有心思和王伟江闲聊,就起身告辞,王伟江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晓得他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一路人半句都不想聊。

 第二天吃过早饭,王伟江来到工地没多会,向永军的车也开到了工地,这可是破天荒第一次,王伟江见他车来就猜了个大概,他在办公室装着没看见,果然如他所料一样,向永军过河早李窑村走去。

 这时他的手机响起,王伟江一看是李乃民打来的,“王书记,向永军来村里见老支书你知道吗?”

 “知道,他刚过河,你给老支书说,昨天于书记去家里吃饭不要说是我邀请来的,就说是她自己来的。他是特地来打探消息的。”

 “好的,我知道怎么应付他了。”李乃民挂了电话后就朝村口走来,刚刚向永军打电话给他,让李乃民过来带他到老支书家,李乃民虽然内心不愿意,但是他必竟是乡长不好拒绝,就违心地来到村口迎接他。

 从未见他来过李窑村,李乃民见面时还是说,“欢迎向乡长来我们村里指导工作。”

 “指导什么工作,我是来拜见老支书的。”

 “啊!向乡长这可是礼贤下士呀。”李乃民恭维道。

 来到老支书家,老支书正在院内菜地里忙,“叔,向乡长来看你了。”

 老支书停下手中的活看着向乡长说:“向乡长真是希客,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老支书说完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仍在菜地里忙着,并非老支书不懂待客之道,而是刚才听了李乃民告诉他向永军前来之意,他就十分不悦,平常从没来过李窑村,听说昨天于书记来了就屁颠颠跑过来打听,想的只是自己升官发财,而为老百姓一点实事也不干。

 人心换人心,平常你不把老百姓装在心里,老百姓又怎能把你放在眼里,你升你的官,你发你的财,我们管不了也问不了,但是,当你万一有用得着时候我们也可以学你们平常的样子,没情没意,冷漠疏远,除了敷衍还能有真心相待嘛。

 向永军来到菜园旁,“老支书,听说昨天于书记来家里了,还在这吃的午饭是吗?”

 “是的,在家里吃过午饭坐会就走了。”老支书答。

 “那是于书记自己来的还是你请来的?”向永军问。

 “咦,是她自己来的,我一个老农民有多大的面子,怎么能请动于书记呢。”老支书谦虚道。

 向永军本想来打探点他认为有价值的消息,好留为己所用,结果和昨晚在王伟江那一样一点也没打听到,他只好告辞返回乡政府。

 过河后他连工地看都没看一眼就乘车离去,从此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心想着什么装着什么。

 王伟江回乡政府食堂吃的午饭,下午上班他来到党委秘书陈正兵办公室,“王书记有什么指示?”陈秘书问。

 “我想问你,以前那些干过大队书记后来又不干的,他们这些人拿钱按什么标准拿,要履行哪些手续。”

 “他们这些人拿钱没有标准文件,只有指导性文件,只要他任职是事实,填张表然后本人,领导人签字后加盖公章报到县里批复后就可拿钱。″

 “那你这有表吗?”

 “有。”陈秘书从一大堆表格里翻找后抽出两张递给王伟江,“就是这个。”

 “像他们这些人批下来后能拿多少钱一个月?”

 “每月一千多块钱,也就是解决他们年龄大了养老问题。”

 王伟江接过表格就下楼开车直奔工地,到工地停好车他拿着表格过河来到老支书家,“老支书。”

 “伟江呀,他吃过饭就去串门了。”秀文说。

 “姐,你打电话叫他回来填表,还真被于书记说着了,老支书每月真能领一千多元工资。”

 “是嘛,那他那些年大队书记可没白干。”秀文边高兴地说边给父亲打了电话,“爸,你快点回来,伟江找你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