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林 作品

第232章 北上取证(第2页)

 “我们公司给夏素兰汇的那些钱其实没有一分钱是生意来往钱,都是给她丈夫陈正才的回扣钱,想必你们也知道了,她丈夫是双淮白酒厂采购部部长,每年都从我们公司进大量的高梁和大麦。当时给他回扣他不敢要,我就给他出个主意,以他老婆名字注册个粮贸公司,到时我就把回扣钱直接打到他老婆粮贸公司,这样就能解释为正常的业务往来,她卖粮给我,我打钱给她,合情合理。没想到还是被你们查出来了。”朱辉泰终于和盘托出。

 他讲完了,小张也飞快地把他所说的话记录了下来。他把记录首先递给了米加来,米加来认真看完后又递给朱辉泰道:“你看一遍,跟你刚才说的有没有出入,若没有就签字盖章。”

 朱辉泰仔细看完道:“都是我刚才说过的,没有出入。”

 “那就签字盖章吧,另外把你们公司这些年打给夏素兰的金额统计一下,看看总共多少?”米加来说。

 “好的。”朱辉泰拿起座机电话给财会拨了过去,“你把我们公司这些年来打给夏素兰的回扣钱统计一下,然后把明细送到我这来。”

 “朱老板,我要提醒你,沂水纪委来找你这件事你必须把它烂在肚子里,绝不允许透露给任何人,尤其是沂水那边,若走漏消息造成后果,到时你要负法律责任。”纪委毛主任强调说。

 一刻钟后,财务把打给夏素兰的钱款明细送了过来,米加来接过看了以后说,“把你们公司章也在上面盖一下。”

 朱辉泰忙把公司章拿出来在上面盖了一下,米加来他们才离开。

 离开辉泰粮贸公司后,毛主任开着车,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远航粮贸有限公司。这家公司位于城市和郊区的交界处,地理位置相对较为特殊。这里原本是粮食局下属单位——粮食2库,占地面积广阔。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些现存的现代化粮食仓库,还可以见到两座过去常见的、类似蒙古包形状的老式粮食仓库。这些老仓库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郭远航曾经也是粮食系统的一名员工。随着时间的推移,粮食部门的经营状况逐渐恶化,面临着普遍的困境。许多人下岗失业,企业破产倒闭,甚至有些人选择买断工龄。郭远航在下岗之后,毅然决定租用这个仓库,并开始了他自己的粮食生意之路。凭借着他对行业的了解和努力,逐渐将业务做大做强。

 当他们一行3人来到该粮贸公司时,郭远航在外面谈生意也刚回来不久,一见面他就给人一种感觉——典型的东北汉子。不仅心直口快,而且还相当豪爽。毛主任亮明身份并向他介绍完米加来和小张是来自沂水县纪委时,郭远航把手一摆道:“别说了,我知道你们2位大老远为什么跑来找我,是双淮白酒厂陈正才拿回扣的事是吧?”

 他的坦率让在场的三个人都感到十分吃惊,只见他苦笑着说道:“送礼给回扣等这种见不得光事情,说心里话我最讨厌去做这些事,可是现实却逼得你不得不这样去做。你不去做,人家就会去做,人家做了就能顺利地把粮食卖出去,而且价格还很理想;而你不做,那货物只能继续放在仓库里无人问津,落满灰尘。这就是现实,让人无奈啊!”

 “你们想要我做些什么,你们尽管说,我一定积极配合你们。”

 “郭老板这么豪爽真是不多见,那我也就开门见山,你们公司近些年来一直给沂水一个叫夏素兰的女子打钱是为什么?你们公司跟她有什么业务往来吗?”米加来问。

 “什么业务往来也没有,那是给她丈夫的回扣钱,她丈夫叫陈正才,是你们县双淮白酒厂采购部部长,我们公司每年都卖些高梁给他们厂,那是给他的回扣。”

 事情发展得异常顺利,让人有些意外。米加来取证完成后,便迅速离开了远航粮贸公司。尽管郭远航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试图挽留他们共进午餐,但这三位来自纪委的工作人员却委婉地拒绝了他的邀请。毕竟,作为纪委人员,他们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不能轻易接受他人的宴请。这样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廉洁奉公,更彰显了对纪律的严格遵守。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婉拒了郭远航的好意。

 米加来办事一向谨慎,考虑问题非常周全。离开远航粮贸公司后,他第一时间给沙维剑去了电话。沙维剑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着,看到米加来的来电显示,他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接起了电话。

 “米主任,事情办得怎么样?”沙维剑急切地问道。

 “一切都很顺利,证据确凿!”米加来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一下取证的情况,并将取得的证据资料传真到了沙维剑的办公室。

 沙维剑看着传真过来的资料,心中暗暗高兴,终于抓住了陈正才的受贿证据,但米加来接下来的话让他意识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过,我们必须马上行动,以免夜长梦多。我建议立刻对陈正才和夏素兰实行双规,避免有人给他们夫妻二人通风报信,走漏消息,到时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米加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