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林 作品

第289章 潜移默化(第2页)

 江涛自然是心领神会,”各位常委,一周前我们组织部按照王市长指示精神,对这次我县调整干部进行了考核,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举贤纳良的原则,首选条件必须是德才兼备,王市长当时告诫我们,有德无才不选,有才无德也不选,通过我们对考察人走访、测评、座谈、能力、成绩等综合考核,我们组织部认为,古井镇镇长马洪卫任王岗乡党委书记;陈集乡党委副书记许乃兵任周圩乡乡长;郭集镇党委书记刘茂义任土地局局长。

 江涛代表组织部对这次调整人选一公布,而且还是在王伟江授意下考察的,大家心里都暗暗松了口气,而李建国和李德志两人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似火烤又似针刺一般,此时两人才知这次做的都有点过了,尤其是李建国更是感到羞愧,前几天王伟江从市里一回来就把他叫过去特意提起干部调整之事,问他心中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而他当时说了谎,说没有。王伟江对他是君子坦荡荡,而他却向他隐瞒了事实,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也君子坦荡荡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呀?这也许是因为自身修养素质和胸怀都不如人家,遇事看事没有人家看得远看得透。

 是啊!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究竟如何,只需要看他的言谈举止就能一目了然。如果一个人说话粗俗、行为粗鲁,那么无论他怎么伪装,都难以掩盖其低俗的本质;相反,如果一个人言行举止优雅大方,那么即使他没有刻意表现自己,也能让人感受到他的高素质和良好修养。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

 然而,一个人的心胸宽窄与否,往往可以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到充分体现。例如,当面对他人的错误或冒犯时,宽容的人会选择原谅和理解,而非心胸狭隘者那样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再比如,在与他人发生分歧时,大度的人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尊重他人观点,而非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因此,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开阔的胸怀,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格局、有担当的人。

 而此时的李德志心中充满了懊悔。他不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和李建国较劲呢?”这个问题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他意识到,这次与李建国的争执不仅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让他成了一个讨人嫌的角色。

 李德志深知,这次的冲突不仅让他失去了原本可能获得的利益,还损害了他与李建国之间的关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自己过于冲动和固执。然而,现在一切都已经太迟了,他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自己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李德志感到无比的沮丧和失落。他意识到,自己除了落得一个讨人嫌的名声外,什么也没得到。他不禁感叹道:“这就是我冲动行事的代价啊!”此刻,他深深地明白,做事应该冷静思考,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调过向来的李德志立马发言道,”我刚才推荐的人选仅代表我个人意见,现在既然江部长代表组织部对人员进行了考核,我完全支持江部长推荐的人选,个人服从组织这是原则,任何人都不能动摇。″

 李建国见李德志来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他也不甘落后,主动发言道,”我首先表明态度,我同意江部长提出的人选,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原则,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无条件服从。"

 两人首先提出推荐人选,现在都主动放弃自己推荐人选,而转向支持江部长代表组织部推荐人选,他俩态度的转变让其他常委也都释怀了,根本不存在向着谁,得罪谁,于是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意支持江部长推荐的名单。

 王伟江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暗自高兴。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原本还担心李建国和李德志会因为推荐人选的问题在常委会上争吵起来,但现在看来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让他感到十分满意。

 从李建国和李德志的态度转变上,王伟江敏锐地察觉到他们之间的气氛有所缓和,不再像之前那样剑拔弩张。这让他意识到,两人可能都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定的反思和悔悟。

 王伟江心想:“这样也好,至少他们学会了克制,知道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不轻易引发冲突。”对于一个领导团队来说,和谐与合作至关重要,而这次的事件或许能成为一个契机,让他们更加注重团结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