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林 作品

第334章 携手不成(第2页)

 就在这个时候,杨尚兵仿佛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作为堂堂一市之主,竟然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做到,这让他觉得有些丢脸,于是他强忍着心中的不快说道:“王市长,请坐吧!”接着,像是为了挽回刚刚的失态一样,他又亲自给王伟江倒了一杯茶水。这种情况倒是罕见,别人都是先礼后兵,可他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一个“先兵后礼”。

 王伟江为了大局,他丝毫不计较这些,他落座后就直言来的目的,”杨书记,你是渭南市市委书记,是渭南市领导班子的班长,我是副班长,在我们施政过程中,彼此可以有不同的政见,至于各自的政见合不合理,能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那必须在你这个班长的召集下,集体开会讨论研究,大家认可的就实施,不认可的不实施,以科学为依据,以集体智慧为准绳。其间出现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不存在个人恩怨,大家都是出于公心,为了工作,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色彩。我真诚地希望在以后工作中,能消除以前的隔阂和误会,我们俩诚恳相待,紧密团结,大事我会及时向你汇报,小事与你沟通。虽然我们的体制是党、政分开,但是是分开不分家,一家人就应该唇齿相依,同呼吸共命运,王伟江主动放低身价,以求渭南市能有个稳定团结的政局。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的希望只能是一厢情愿。

 "王市长,你正值而立之年,意气风发,可谓是青年才俊啊!就像那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与活力,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行动起来更是雷厉风行。然而我呢,已经年过半百,犹如那快要落山的夕阳,暮气沉沉,不仅脑袋变得迟钝,眼睛也看不清东西了。不论是脑力还是体力,都已大不如前,再也没法儿跟你比了。想要和你并肩同行,对我而言,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不得不承认,人不服老还真是不行啊!不过,现在说这些,你可能还不太能理解,毕竟你还年轻嘛,但等你到了我这个岁数,自然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感受了。″杨尚兵的一番话,弦外之意王伟江岂有听不出来的道理。

 杨尚兵作为一名在政治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政客,本应具备宽阔的胸怀与高瞻远瞩的目光,但令人遗憾的是,他完全背离了这一标准。相反,他成为一个心胸狭隘、小肚鸡肠的人,无法容纳任何可能对其地位构成威胁或挑战的事物。这种狭隘的心态使得他在处理问题时往往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而忽视了整体利益。同时,由于缺乏长远的眼光,他常常只关注眼前的短期利益,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和资源浪费。这样的性格缺陷无疑会影响到他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最终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杨尚兵婉转地拒绝了王伟江的善意,王伟江虽然感到遗憾和失望,但他不可能因此而丧失信心和停止不前,不愿携手合作,相互支持,那他唯有凭着一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在他的职权范围内努力把工作干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希望。对于杨尚兵的冷漠和婉拒,他虽心有所不甘,但他除了无奈又能怎样呢,他只能用这句话安慰自己: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王伟江在返回途中,他扪心自问,作为一把手为什么非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呢,难道非要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威严和迎得他人的尊敬嘛。他认为其实这样恰恰相反,根本就迎不来人们发自内心尊敬,即使见面时对你点头哈腰那也是一种假象,他尊重的是你手中掌握的权利,而不是你本人,一旦你大权旁落,再相见时恐怕不理睬你都可能发生。王伟江也干过一把手,乡党委书记,县委书记,他当一把手时从来不摆出唯我独尊的样子,他干乡党委书记时跟乡长高开军形同兄弟,两人不管大事小事都先通气,首先做到他俩意见统一,步调一致,关系融洽的很;后来干县委书记时他仍保持干乡党委书记时的风格,有什么事首先和县长李建国沟通,两人达成共识后再开会研究通过,党、政一把手都同意的事情,其他人就是有意见也只能保留,除非他不知天高地厚,或者说自毁前程。那时他主政一方整个班子都十分团结,关系也十分融洽,干什么事大家都上下一条心,工作干起来特别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