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林 作品

第342章 老骥伏枥(第2页)

 桥是建好了,可九年前下拨的建桥款到底去哪里了,是被人挪用了,还是被人贪了,那可是两千万呀,我虽然退休了,但这事我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孙老回到车上对驾驶员说,”去武庭县县政府。″

 车子开到县政府大门口,值班人员把车拦下问他找谁,孙老不客气地说,”找你们县长。″

 ”你老是从哪里来?″

 ”我从省城来,是省人大的。″

 值班人员一听说是省人大的,就立即把车放行,并及时通知政府办公室,说省人大来人是找县长的。

 办公室主任立马向丁东方做了汇报,丁东方叫他去楼下迎接一下。办公室主任到楼下正好看见一个长者从挂省城牌照车子上下来,他就主动迎上去问道,”老人家,您是从省城来找我们丁县长的吧?″

 长者看着他道,”是的,你是?″

 ”我是县政府办主任,县长叫我来迎接您,您老请跟我来。″

 当办公室主任把孙老带到县长办公室时,”老人家,他就是我们县丁县长。″

 丁东方立马起身相迎,他觉得这位长者有点眼熟,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长者也觉得他有点眼熟。”老人家,您是省人大的,以前来过武庭县吗?″丁东方握着孙老的手问。

 ”来过,九年前我还去过风铃渡。″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

 ”哎呀!你是省人大的孙主任,我说我怎么看你有点眼熟呢,这就对了,九年前我们就见过。″丁东方兴奋地说。

 ”你是……"孙老显然还没有想起来。

 ”孙主任,我就是九年前东店乡那个党委书记丁东方,当时你问造桥需要多少钱,我说要一千九百万。您老怕我糊弄您,担心我是随口瞎说的呢。″丁东方解释说,

 ”哦!想起来了,我说刚才见到你感到有点眼熟呢,原来当年在风铃渡口就是你给我汇报的建桥款,真是快呀,转眼九年都过去了。″

 丁东方把孙老扶到沙发上坐下,洪家卫赶忙泡杯茶送到孙老面前茶几上就和办公室主任一起退了出去。"孙主任,您老来找我什么事情,您老尽管直说,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尽力而为。″

 ”丁县长,我现在是个退了休的老头子,政事我是不该问的,但有件往事我想了解一下,正好你又是当年的当事人,我希望你能对我说实话。"

 聪明的丁东方已猜出孙老来找他干什么了,便直言道,”孙主任,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是为当年的建桥款而来,您想知道当年您为风铃渡弄的那两千万建桥款哪去了是不是?″

 ”小丁县长,你果然是个聪明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当年我到你们乡政府刚下车就有几个村民扯开签满字的白纸条幅,诱我去风铃渡实地看看,是你一手背后导演们吧?″

 ”哈哈,您老真是慧眼如炬,我当时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的。″丁东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好了,跟我说正事吧,那两千万到底去了哪里?″孙老严肃地问。

 ”您老当年为风铃渡大桥筹的那两千万下拨到县里恰巧被当时的杨市长知道了,而他的家乡鲁营乡想重新建所中心小学新校区,可是一时又弄不到钱,托人找到杨市长,杨市长就让县里挪了一千二百万给鲁营乡建了中心小学。″

 ”就是现在市委书记杨尚兵干的?″

 ”就是他,他当年就是市长。″

 ”这不是乱弹琴嘛,身为市长怎么能这么干呢,为了自己故乡,就不管风铃渡百姓的苦难,那剩下八百万呢?″孙老又问。

 ”剩下八百万风铃渡大桥是建不起来了,当时的孔祥云县长就把这剩下的八百万给了他的家乡南岭镇建座桥。这件事我也是事后才知道的,可我知道后就烂在肚里了,我怕讲出去传到风铃渡百姓那,他们说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这两个人真够可以的呀,一个身为市长,高高在上,本应肩负着城市发展与百姓福祉的重任,却整日只想着自己的政绩和利益,将公共事务抛诸脑后,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民众视而不见,把别人的建桥款挪用给自己家乡建学校,仿佛整个城市只是他彰显权力和地位的舞台;而另一个县长呢,同样也是如此不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里独断专行,为了维护所谓的“小团体”利益,不惜牺牲广大群众的权益,全然不顾及公义二字,他们俩啊,简直就是把为官之道给彻底扭曲了,连起码的公心都没有,这样的人怎么能担当得起为民服务的重任呢?他们的所作所为,迟早会遭到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