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山顶畅想(第2页)
"老药头打小就在这片山林里摸爬滚打,凭借着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敏锐观察力,对翠竹山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地形都有着极为深刻的了解。无论是陡峭险峻的山峰,还是茂密幽深的丛林;无论是清澈见底的溪流,还是怪石嶙峋的山谷,他都能够轻松地找到最佳路径,并准确无误地带人前往目的地。
说起这山上何处生长着珍贵药材,那他可是一清二楚、如数家珍啊!想当初,他年轻力壮的时候,常常独自一人踏上进山采药的路途。有时候,他会准备足够多的干粮,然后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深山之中,一待便是连续数日都不曾下山。
夜幕降临之时,他便寻觅一处幽静的山洞作为临时住所。洞内阴冷潮湿,但对于早已习惯艰苦环境的他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以忍受之事。他席地而坐,从包裹里取出干粮,就着清澈甘甜的溪水大口咀嚼起来。虽然条件简陋,但他内心却充满了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
每一次满载而归地下山之后,他都会马不停蹄地赶往城中将辛苦采集而来的药材变卖成可观的收入。由于他所采摘的药材品质上乘,不仅能够在市场上卖出一个好价钱,甚至还时常有人慕名主动找上门来,到他家收购这些珍稀的药材。″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他已经年老体衰,腿脚不再像年轻时那般灵便矫健,再也无法承受爬山涉水的艰辛劳累了。尽管如此,他心中那份对大山深深的眷恋之情却从未消减分毫。他经常会搬起一把小巧的竹椅,静静地坐在屋前,目光悠悠地投向远处那巍峨耸立的山脉。就这样,他往往一坐便是整整半天时间,仿佛透过那层层叠嶂的山峰,正在努力找寻着自己当年在山间奋勇攀越时留下的矫健身影……″老乡说。
”虽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是只可惜槡榆已晚,英雄迟暮。″冯教授感慨道。
当他们一行来到翠竹山的主峰时,冯教授对小张说:”小张,你看一下主峰高度是多少?″
小张取出仪器刚打开就惊叫起来,”不会吧,翠竹山的高度怎么这样神奇?″
”山的高度有什么好神奇的,不过是一组数字而已,故弄玄乎。″一同事道。
”我故弄玄乎,告诉你吧,翠竹山的高度是组`豹子数`999米。″小张大声对所有人说。
”啊!真怎么这样神奇,这可是花钱都买不来的神奇数字,以后在对翠竹山做宣传时,山的高度可作为一个亮点,加以推敲后可给人增加一种神秘感。″冯教授开玩笑道。
”冯教授,钢索到时就架设在此处怎么样?″何晓梅建议道。
”若架就应该架在最高峰,对那些不想攀登的游客到达山顶时可以从高到低顺坡而下欣赏风景,避免出力流汗的辛苦。″冯教授说。
翠竹山山脉呈"人″字形,最高处就是"人"字最顶端,起初他们是从右撇处攀登而上的,现在他们在老乡的带领下从右捺处下山,就在他们离开高峰处约有一千米左右,山顶上突然出现有几个足球场大的长长的平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当初地壳运动时怎么就在山峰之上挤出一块这么大的平台呢,这可有点违背自然规律啊!″冯教授驻足边观望边感慨道。
"这里简直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人类的绝妙礼物!它不仅是一个纯天然的观景平台,还是徒步旅行者们梦寐以求的宿营之地。想象一下,当夜幕降临,躺在舒适的帐篷之中,仰望着那璀璨无垠的星空,一颗、两颗……数也数不清的星星就像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一般闪耀夺目。与此同时,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天际,洒下银白的光芒,将整个大地都映照得如梦似幻。″
"耳畔传来阵阵呼呼作响的山风,时而轻柔地抚摸着脸庞,带来丝丝凉意;时而又像是激昂的交响乐,呼啸而过,让人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力量与活力。而空气中弥漫着的,则是那沁人心脾的芬芳野花香气。它们或许就在不远处的草丛中悄然绽放,微风拂过,花香四溢,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