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林 作品

第385章 现场拍板(第2页)

 然而,夏局长将何晓梅的名字输入到自己手中却是别有企图。别看这位夏局长已经年逾五旬,但他在过往的人生历程当中可谓是放荡不羁、风流成性。每当看到娇艳欲滴的花朵时,他不仅想要凑近去嗅一嗅那迷人的芬芳,更是妄图将其采摘下来据为己有。

 就在他初次与何晓梅相遇的那一刻,便瞬间被她那倾国倾城的容貌深深吸引住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年岁渐长,可夏局长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却从未改变过。当他第一眼瞧见何晓梅的时候,心中立刻涌起一股强烈的欲望——这只丑陋的癞蛤蟆竟然打起了想吃天鹅肉的主意!于是乎,为了能够实现这个见不得光的目标,他毫不犹豫地当场就将何晓梅的电话号码存入了自己的手机里,以便满足他的觊觎之心。

 当他翻到何晓梅电话时便迅速拨了过去,正在陪同二位领导的何晓梅听到自己手机铃声响起,她便走到一边按下接听键道:”哪位?″

 ”何局长,怎么我的声音你听不出来了,看来我是跟你联系太少了,我是规化局夏志伟呀。

 ”哦!夏局长呀,请问你有何指示?″

 ”在你面前我哪敢有什么指示呀,只有请示。我想问你,王书记叫我去给翠竹山拆迁户安排建房的地方因为何事?

 ”我说夏局长,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嘛,叫你去那地方肯定是因为选址建房事了,我现在正陪王书记和杜市长正在翠竹山呢,等会见面再说。″说完她就把电话挂了。

 何晓梅回到二位领导身旁道;”刚刚夏局长来电话问我知不知道王书记叫他过来干什么?

 ”抱着明白装糊涂,杜市长,这位夏局长怎么样?″王伟江当着何晓梅面这样问,让何晓梅感到吃惊。

 杜家才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摇了摇头,以此来作为对王伟江提问的回应。王伟江自然明白这其中的意思,但不知为何,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之感却在他心底油然而生。

 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用在职场、官场之中,何尝不是同样贴切呢?倘若前任官员能够以身作则,秉持着公正廉洁、光明磊落的作风行事,带出一个风气清正、自律性强且内部紧密团结的领导班子,那么后续的接任者无疑将会轻松许多。他们无需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整顿风气、纠正错误,而是可以在前人的良好基础之上继续开拓进取、谋求发展。这样一来,不仅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极大提升,而且整个团队也能够保持稳定和谐,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反之,如果前任留下的是一个乌烟瘴气、腐败横行的烂摊子,那么接任者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清理积弊、重塑形象,还要时刻警惕各种潜在的风险和陷阱。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更糟糕的是,这种不良风气一旦形成,想要彻底扭转绝非易事,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和不懈的努力才行。

 当王伟江、杜家才他们赶到刚才看过的给拆迁户安置建房地块时,范局长、夏局长已在那块地边等候。两人见王伟江和杜家才从车上下来忙迎上前去,”叫你俩过来,我就是想问问你们为翠竹山拆迁户选在这建安置房依据是什么?″王伟江直言相问。

 ”我们是通过对周边实地考察后,认为把他们房子建在这比较合适。″夏志伟道。

 “合适?到底合适在哪里呢?你们坚持让他们把房屋建造在这里!那么我想问一下,等他们搬到这里居住之后,又该依靠什么来维系生活呢?要知道,他们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都已经被征用了啊!难道说这个地方能够留住过往的游客不成?或者说还能够吸引到游客单独到这停下?你们想想游客会这样做嘛?当初市委市政府所秉持的观点可是相当清晰明了的呀,那就是让这些拆迁户们搬出当前所在之地,然后在靠近风景区的位置选取一块适宜的土地,专门为他们建设新房舍。这样一来,日后他们就可以开设饭店、经营民宿,亦或是开办一个小小的商店,出售一些本地的土特产品以及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等等,从而赚取一定的钱财以保障基本的生活所需。但是如今,面对拆迁户们提出的反对意见——他们一致认为此处并不适合居住与发展,你们为何却偏偏听不进去呢?难道你们从来都没有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立场之上,去看待并思考过这件事情吗?”王伟江面色凝重,语气严厉地质问着刚到的两位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