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议士人,党锢之祸。(第2页)
收养个男孩,不仅可以继承爵位,还不必被限制在宫中。
而宦官的养子既然养在在宫外,那原本被限制在宫中的宦官势力,自然也就能扩张到宫外了。
既然能扩张到宫外,他们自然可以不用再依附皇帝而获得权力了,而是可以直接培养的自己“势力”。
“这一切都是朕的错啊!”
刘保叹口气,随后又打起精神!
“但现在!一切还来得及!”
……
【公元165年,司隶校尉韩縯上奏左倌罪恶,言其兄太仆南乡侯左称“请托州郡,聚敛为奸,宾客放纵,侵犯吏民”。】
【桓帝立刻准奏,左氏兄弟被迫自杀。】
【韩縯又奏具暖之兄具恭贪污,桓帝也下令征诣廷尉】
【具暖上还东武侯印绶,向桓帝谢罪。桓帝下诏贬他为都乡侯,后来死在家中。】
【随后,桓帝又下诏单超、徐璜和唐衡的袭封者,全部降为乡侯。】
【其子弟分封者,一律免爵。五侯专权彻底终结,史称“一除内璧”】
【而因连年征战,国库空虚,中常侍侯览便主动上交五千匹缣,从而得到汉桓帝的信任与重用。】
【得到重用后,候览贪侈放纵,前后强夺民田一百一十八顷,住宅三百一十八所,并模仿皇宫楼阁、池塘、苑园等大规模住宅十六座。】
【并且将自己的子弟与朋党都安排到朝堂和地方上,像他这么做的还有其他宦官。】
【另一方面,一部分不满“卖官鬻爵”“宦官干政”的朝臣,联合太学生及士人发起了“清议”,点评人物,只论私德。对宦官展开舆论上的攻击。】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看着天幕,脑子里思考着。
他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自邓太后临朝称制之后。
太后、外戚、朝臣、宦官、皇帝,他们的位置与权力都变得非常奇妙。
刘病已沉思着,有一点他很明白。
那就是东汉经过发展,皇帝的权力一定是更加集中的。
那…幼帝不能亲政后,这个权力会落在谁的手里呢?
太后!
而太后才是外戚干政背后的主人!
<div class="contentadv">
这就是邓氏外戚没有祸乱朝政的例子。
而皇帝为了对抗外戚又能用谁呢?
只有皇宫里的宦官了。
而当太后去世,外戚式微后,宦官理所当然的坐大。
宦官坐大后,谁最不满意呢?
刘病已目光幽幽。
“……朝臣的力量还挺大的吗。”
许平君听到刘病已的喃喃自语,不明所以。
“病已……”
刘病已低头看向许平君,笑了笑,随后继续抬头看向天幕。
朝臣不会满意宦官做大,外戚也不会。
所以外戚和朝臣一定会合作对付宦官。
而宦官是皇帝亲政的一把刀,他不会允许这把刀折断。
刘病已现在很好奇,他不好奇刘志怎么做。
刀就是刀,若是倒锋而持伤了自己,扔掉便是。
他现在好奇的是,那些“正直”的大臣除了“清议”外,还会怎么做?
他们会怎么对付宦官呢?
后世的皇帝能不能脱离这个怪圈呢?
……
大明·嘉靖时期
富丽堂皇的仁寿宫内。
一身月白宽袖道袍,头戴一顶芙蓉金冠,金冠上插着一只祥云玉簪。
一身道教高功打扮的朱厚熜坐在阴阳蒲团上,手持一尾拂尘,对身前的朱载垕问道:
“朕问你,清议是什么?”
朱载垕对这个问题是两眼一抹黑,这没人讲过啊!
只能讷讷而道:
“清议…清议…”
朱厚熜微不可查的叹口气,娓娓道来:
“西汉和东汉有一点最大的变化,就是士族的兴起。”
“而士族的形成则与经学、太学有关。”
朱厚熜捻了一下胡须,眼神莫名。
“东汉时期,汉章帝不再度田核查土地,汉安帝更是连户籍也不再核查。”
“豪强兼并土地变成了理所当然,身份财富紧密相连。”
“地方大姓永远是大姓,他们土地越来越多,百姓和士人都要依附他们,地方人才上升困难。”
朱厚熜放下手中的拂尘,从蒲团上站起,捋了捋袍袖,走到大殿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