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 作品

99.第97章 刘备借荆州,打一成语(第2页)

 {周瑜之死,的确是江东无可估量的损失。}

 {说实在的,周瑜智勇兼备,名声、地位、娇妻等等啥都有,而且拥有的都是最好的,不可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刘关张赵诸葛亮,孙策周瑜太史慈,曹操荀彧郭奉孝,前期比较有浪漫色彩的团队。}

 {郭奉孝这阵已经死了两年了,死在征乌桓的路上。}

 {要是周瑜的战略能实施,还可能真没三国鼎立了,变数就是攻打益州的能不能成功,就算不成功,刘备也非常不好受。}

 {周瑜的计划里根本就不可能让刘备做大,刘备也认定周瑜以后会是劲敌,否则就不会说出什么“气量颇大,恐不久为人臣而”的话,只能说是英雄惜英雄吧,奈何不在同一阵营。}

 {可惜,周瑜太浪了,身为大军主帅,带头突击敌阵,虽然对己方士气效果突出,但那是骁将先锋的活儿,带头冲锋的将军伤亡率跟小兵并没有太大区别。}

 {要是汉献帝正常继位,不敢想这个时期的大汉得多么强大!}

 {打出星际!}

 ……

 季汉,

 刘备看着病逝的周瑜,叹息一声。

 “江陵之战,周瑜受了曹仁一箭,从那以后他的箭伤就反复发作。”

 “这未尝不是他病逝之因啊。”

 “不过他的病逝对于咱们来说为未尝不是好事。”

 “天下智谋之士,看法都差不多,当时孔明劝我不要去京口,也是担心发生周瑜所说之事。”

 “但当时身处危急之中,不得不去,真是走了险路,差点逃不出周瑜之手。”

 一旁的关羽开口道:

 “周瑜此人自视甚高!我与三弟岂是不知忠义之人!”

 “二哥说的对!”

 “我兄弟二人之命就是大哥之命,我二之躯亦是大哥之躯!想让我二人生出二心,真乃痴心妄想!”

 “二哥说的对!”

 “如此轻视慢侮我二人,庆其早死,否则关某定要取他项上人头!”

 “二哥说的对!”

 一旁的的诸葛亮轻笑一声,随后盯着那句‘三国鼎立’若有所思。

 <div class="contentadv">

 三国?

 曹操称帝了?

 若真如此,天下大义就在主公之手!

 再命关将军镇守荆州!

 如此,优势在主公!

 ……

 大唐,

 “承乾啊,周瑜出身名门,相貌英俊,风流倜傥,有勇有谋,还是一名雅士……说起来比刘备吸引人得多。”

 李世民坐在胡椅上,看向李承乾。

 “但为什么荆州百姓都愿意投奔刘备呢?”

 “要知道,当时的荆南四郡可是虎狼遍地,荒无人烟的地方啊。”

 “投奔刘备是要吃不少苦的。”

 面对李世民的考较,李承乾回想三国时的历史与李世民的教导,沉吟片刻,回复道:

 “孙坚孙策父子在荆州做官时,就滥杀无辜。”

 “而孙权这些年攻打荆州,又是屠城,又是掳掠百姓去江东当奴隶,这让荆州百姓对其十分恐惧。”

 “而刘备在荆州待了七八年,本就有仁义之名,携民渡江更是落实仁义之举。”

 “比起江东孙权更加有道义,所以,投奔刘备的人源源不断,而周瑜大受冷落。”

 李世民倒了杯水给李承乾。

 “没错,说起来就是道义、仁义这种说常了的东西。”

 “但自古为帝者却很少放在心上。”

 “纵观两汉,刘家天子除了寥寥数人以外,都占有道义,心怀仁义。”

 “而身处乱世的刘备更是将这份仁义衬托了出来。”

 “此乃蜀汉消逝的可惜之因。”

 李世民叹口气。

 “那是一群心怀道义、仁义、忠义之人的寄托。”

 “可惜……”

 ……

 北宋·徽宗时期

 赵佶对同行的蔡京说道:

 “朕知道,对于联金伐辽之事伱们有很多异议。”

 “孙权待刘备属于养虎为患,朕对金人也类似如此。”

 “但就像孙权借刘备荆州一般。”

 “曹操势大,不能不防。就如辽人势大,不能不伐一般。”

 “这就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大宋有禁军百万,只要有金国人牵制部分辽国兵马,定可踏平燕云!”

 “得到燕云后,自然不惧什么金国!”

 “此乃天赐之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