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136章 太康之治(第3页)

 “还减少了像汉代那样不断向农民“调租米”、“调盐铁”、“调役”、“调马”、“调缣素”及“调赋钱”等等“横调”的额外兼赋。”

 【为此,晋武帝决定增加中原地区的人口。】

 ……

 李承乾看着笑眯眯的李世民,艰难道:

 “九品中正制,被中正评为二品者是士人,评为二品以下者便不是士人。”

 好似有一庞然大物压在头顶上,让他一时喘不过气来。

 李世民眯着眼睛看着天幕。

 “那九品中正制的评判权力又在谁手中呢?”

 睡觉!

 李世民翻着一本书,低头对李承乾说道:

 “废除屯田制,实行占田课田制。”

 李承乾只感觉天上一片暗沉。

 羊车突然停止不动。

 那领头羊正停在一位女官身边。

 “呵,太康之治。”

 【每个丁男课田五十亩,次丁男(十三至十六岁的男子)减半(二十五亩),丁女二十亩。】

 【司马炎病情稍有好转,见杨骏所用之人不当,于是给中书下诏,召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助王室。】

 【此外,还可以按官品高低庇荫亲属作自己的依附农民,“多者九族,少者三世”,没有数量限制。】

 “到后来,士人自己做不做官并不要紧了,只要自己的祖宗是士人便可以享有同样的权力。”

 “这种税赋使得百姓可以省却拿自己生产的绵、绢拿到市场去卖,以换取缴纳口钱、算赋所需钱币之烦。”

 “你的路还很长啊。”

 【户调制的颁行,使得晋初人口开始增长,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那,怎样证明谁是士人、谁不是士人呢?”

 李世民将找到的一页摆在李承乾面前。

 【下令十七岁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则由官府代找婆家。】

 李承乾一开始没明白,但转瞬间就明白了!

 抬头看着李世民,瞪大了眼睛。

 ……

 【四月十二日。司马炎病危,皇后杨芷奏请让杨骏辅政,司马炎点头同意。】

 【占有佃客从一户至十五户。】

 这不都是好事吗?

 “阿耶,这…没问题啊?”

 司马炎属于前明后暗。

 扫除主观因素,算是个守成之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