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 作品

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第3页)

 【史称“国史之狱”。】

 【在这次打击中,许多北方世家大族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拓跋焘本想通过撰写《国书》褒扬鲜卑的光辉历史,却最终为了平息鲜卑贵族的怒气,诛杀了汉人四大家族,再次激化了汉族和鲜卑之间的矛盾。】

 【汉化失败的拓跋焘就如大雾草原上的雄鹰,找不到方向。】

 ……

 南梁·武帝时期

 刚刚用过素斋的萧衍嘲弄一声:

 “史家素有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的良史传统。”

 “自己屁股干不干净,你们这帮胡人心里是一点数都没有啊。”

 ……

 大唐,

 “阿耶……这?”

 李承乾欲言又止。

 李世民无奈道:

 “拓跋焘的汉化倾向引起了鲜卑贵族元老的不安,汉人大臣权力的扩张也造成了他们的疑惧。”

 “编修国史,是由来已久的传统。”

 “拓跋鲜卑进入中原以中原文化正统自居,自然希望用国史的形式记录自己辉煌的历程。”

 “鲜卑虽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只能依靠口耳相传。”

 “那用文字记录北魏国史,必定要任用既了解鲜卑历史又效命于朝廷的汉族士人。”

 李世民脸色怪异。

 “但记录史书又向来是不隐恶……崔浩又详细赅备而无所隐讳。”

 李承乾恍然大悟。

 “所以,原本拓跋焘是彰显对鲜卑的辉煌历史,但其中记载的拓跋鲜卑早期许多不光彩的历史,招来了众多鲜卑大臣的不满!”

 “因为此时的鲜卑大臣早就不是原始的鲜卑了,他们也接受不了自己的祖先那么不光彩!”

 李世民感叹道:

 “是啊,所以崔浩纂修的《国书》遭到了鲜卑贵族的强烈反对。”

 “他们认为《国书》是汉人对鲜卑人的公然挑衅,是对北魏的侮辱。”

 “崔浩想不死都不行了。”

 ……

 【随着国史之狱后矛盾的激化,拓跋焘的生命也无奈地走到了尽头,由于宫廷政变拓跋焘被太监所杀。如何让拓跋鲜卑融入中原文化,是太武帝拓跋焘的未竟事业,只能等待后人来解决。】

 【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北魏一度陷入混乱局面,继任的北魏帝王拓跋濬、拓跋弘也都没有找到答案,情况反而愈演愈烈。】

 【直到拓跋宏的出现,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北魏政权。】

 ……

 书写到这也不可能从拓跋珪开始写了,不然这一章的内容就得写十多万字。

 按我这码字速度,得五月份能进展到南梁。

 然后又得骂我水,三国篇我可长记性了嗷!

 就从拓跋宏开始写吧。

 题外话,

 作者本人是内蒙呼伦贝尔的,但太爷那辈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然后现在是居住在黑龙江。

 最后,欢迎大家去呼伦贝尔玩,去吹吹那的大狂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