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 作品

233.第227章 虎牢关之战(下)(第3页)

 在战争进行中,面对敌方优势兵力,果断选择从中间突破、直捣对方腹心之地的战法。

 常常身先士卒,亲自指挥战斗,在掌握敌情之也极大鼓舞士气。

 “英雄少年啊。”

 刘彻忍不住感叹着。

 “李渊有个好儿子。”

 “但是你又该如何面对太子呢?”

 ……

 大明·永乐时期

 “虎牢关之战能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看出来是什么了吗?”

 朱棣翻着手里的《孙子兵法》淡淡的询问着朱瞻基。

 朱瞻基看着朱棣手里的书封,脑子回想着兵法里的内容。

 随即抬头道:

 “是处军相敌之法。”

 朱棣头也不抬看着兵书。

 朱瞻基则恭敬的继续道:

 “就处军而言,唐太宗一开始就果断的占据战略要地虎牢。”

 “在战争之初就造就了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态势。”

 “而在相敌方面,唐太宗则自始至终都非常注重观察敌情。”

 “虽亲身犯险,但总能在观察中获得敌情从而分析判断。”

 “又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作战方式,灵活的打击敌人。”

 “决战前通过适当规模的小战以探知窦军的虚实。”

 “决战中捕捉窦军疲乏迹象,又通过小规模的试战了解到窦军的实情后,抓住时机果断实施进攻。”

 “最终击败十万之众的窦建德军队。”

 “这些都表明了唐太宗对时机的把握和作战方式的运用。”

 “与之相反的就是窦建德了。”

 朱瞻基神采飞扬道:

 “未全力拿下虎牢就已输了一着。”

 “不明唐太宗数骑冒进的意图便率然出战,结果中了埋伏,损兵折将,导致兵锋受挫。”

 “决战之前,不知唐军放牧牛马乃是利诱之计,轻易驱动全军出战。”

 “决战之时,不知掩盖己方的真实军情,将所有弱点全部暴露在唐军眼前,为敌所乘,处处陷于被动。”

 “孙子曰: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窦建德无端轻视唐军实力,轻举妄动,终于落得兵败身亡的下场。”

 朱棣合上书,放到桌子上。

 “分析的不错,希望上了战场你也能明白这些。”

 朱瞻基猛的抬头。

 朱棣点点头,叹气道:

 “你那个胖爹是真不好搞。”

 “但再不好搞也让他老子我搞定了。”

 ……

 李世民打仗是很有艺术感的,看着像莽,但一切都是谋定而后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