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第269章 步入盛唐(第3页)

 一旁的朱瞻基挠了挠脸,有些尴尬。

 朱高炽旁若无人的继续道:

 “如果举荐非人,则举荐者害怕遭受连坐处罚,会与被举荐者相互掩饰以避免奸行暴露。”

 “所以保举之法肯定不足以整肃为官纲纪,惠泽民生。”

 “重视县令,难道仅仅意味着在选举官员的时候重视吗?”

 “所谓重视是指在任用县令的方式上重视,而不是仅仅通过重视县令的选拔举荐就能够完成实现任贤养民之道,只有重视任用他们的方式才能治理好国家。”

 “好好翻翻汉至唐宋的官职民治,你就明白了。”

 一旁的朱棣双手插袖,一言不发。

 话都让他说了,咱还说个屁!

 ……

 天幕上。

 日月帝服映着天光。

 英年君主面色坚毅。

 身后的大唐疆域图一片莹光闪烁。

 莹光之中,无数画面略过。

 农田里,无数百姓捧着馍馍啃着。

 看着眼前那一望无际的田野,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

 远处,清澈的渠水自遥远的大河边灌溉而入。

 孩子们蹲在渠水旁嬉笑打闹。

 一旁的妇人们聚在一起,比划着手势乐不可支。

 ……

 【李隆基在将吏治自上而下全部肃清后,为日后的施政铺平了道路。】

 【自古以来,农业都是国家生存的基础,李隆基自然非常重视。】

 【他要求官吏严惩强占田地的贵族、豪强,以便让农民获得土地。】

 【公元715年,在全国开展“检田括户”】

 【任命宇文融为大唐覆田劝农使,下面又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将这些人分派到各地去检查没有登记的土地和豪强们包庇的农户,查出来的土地都按均田制分给无地的农民。】

 【有了那些重新登记进来的农户,唐朝每年的客户钱也增加了不少,总额高达数百万。】

 【同时,李隆基还十分注重兴修水利,为政期间兴建了五十六项农田水利,占整个唐代水利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经过劝课农桑、赈灾济荒、招徕流移,兴修水利。】

 【公元720年,大唐正式步入“五谷丰殖,万物阜安,百姓无事,与能共化”的大治之世。】

 【但仅仅如此,还算不上盛唐。】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自豪无比的捋须而道:

 “唐太宗乃千古一帝。”

 “朕,也将是千古一帝!”

 ……

 我尽量将它控制在十章内……

 尽量……但不保证啊。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