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 作品

第489章 你以为是汉高祖,其实是秦始皇


  {为了恢复经济,老朱确实采取了许多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和组织性的措施。}

  {比如为了解决百姓的穿衣问题,在洪武元年发布硬性命令}

  {凡农民家有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

  {如果有田十亩以上,则种植面积加倍。}

  {各级官员要亲自督察,如果不种桑树,就罚他交绢一匹,不种麻和木棉的,罚他麻布、棉布各一匹。}

  {这一规定,要求全国统一执行。}

  {不几年时间,全国的桑、麻、木棉产量就翻了几番,有效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

  {不过,就像他的强制移民一样,朱元璋的惠民政策也是全国一刀切,并且以国家暴力作为执行力的后盾。}

  {这种粗糙的计划经济方式集中过多、统得过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中国地方之大,许多地方不适合种桑、麻、木棉,但是皇帝命令一下,种也得种,不种也得种,如果不种,惩罚性的课税必不可少。}

  {你像南边诸省如福建气候土地条件当时就不适宜植棉栽桑,可是仍然得上交绢布、棉布。}

  {再如河南,种不了桑,直接就演变成了一种税收。不种桑、不织布,每年却还得交绢布税}

  (朱元璋的计划偏好,但经济指令详细刻板到令人无法接受。}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脸上带了一丝怪异。

  他也是走南闯北的人。

  地头上的百姓是什么心态他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对于他们来说,人生无非四件事。

  春耕、夏播、秋收、冬藏。

  人生亦无非四个头。

  休养于炕头、劳作于地头、最远来到村头、最终走向坟头。

  终其一生,仅此而已。

  在一个百姓的心目中,土地是维系他们生存的根本。

  巧了,他现在就看到了大农民。

  这整个天下好像就是他的田间地头。

  “不好治啊。”

  郭荣看着那些制度,感叹不已。

  “大治倒是大治了……可是……”

  托宋朝的福,这会儿功夫他就看到一堆坑了。

  “这天下可不是田地啊。”

  “它不是一层不变的。”

  “有时候就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大。”

  ……

  【摸完了汉高祖,朱元璋又看向了汉文帝】

  【改善农民社会地位的同时,他又强调要“取之有制,用之有节”】

  【把赋税徭役的征派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

  【洪武年间的田赋征收,一直维持“凡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没官田一斗二升”的税率】

  【官田的税收是地租和赋税合而为一的,故税率较民田为重。】

  【民田一般亩征三升三合五勺,按当时亩产最低一石而论,为三十税一】

  【在商税方面,也作了整顿,规定“三十而取一”的税率】

  【农具、书籍及“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