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 作品

第569章 大明的钱去哪了?(第3页)

  【这反映出开中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急须改革。】

  【因为开中法一直是户部管着的,改革措施也交由户部研究。】

  【户部尚书叶淇就提出一个改革建议:改“运粮开中”为“纳银开中”。】

  【也就是商人不用运粮食到边关了,改为直接交银子到户部,户部收到银子以后直接给商人盐引。】

  【然后再用这些银子来向边关运粮,这样商人参与的积极性就能大大提高。】

  【这个建议得到了采纳,并很快付诸实行。】

  【一年之内,户部管理的国库收入增加了一百万两白银。】

  【当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食,真正的银子才两百万两。国库收入一下就增加了一百万两,可以说是暴增。】

  【也由此,朝廷每年增获白银数十万两。】

  【但是边镇商屯逐渐废弃,开中法趋于崩坏。】

  ……

  大隋。

  杨坚眼角跳动。

  “你还暴增……”

  “你离暴死不远了……”

  开中法的本质是为了什么?
  运粮啊!
  你户部进账有毛用啊!?

  难道建立一个机构去发粮?

  那你不还是本末倒置吗?
  你不还是发银子让他们自己买吗?

  但十两银子发下去到边境以后。

  能有几文呢?
  独孤伽罗是大族出身,对一些事情她心知肚明。

  要解决商人不愿意参与开中的困境,方法很容易想出来。

  可以改变粮和盐引的兑换比例,比如以前运一石米到大同可以换一引盐,那么以后可以换一点五的引盐。

  或者是打击盐场贪腐,对不能如期交盐的盐场官员进行处罚。

  还可以禁止权贵从特殊渠道搞到盐引等。

  这些做法都是“对症下药”。

  但这些措施他都不提,偏偏提了一个只对商人有利而对边境粮食保障不利的改革建议。

  这是为什么?
  ……

  {啥也不说,啥也不懂,我就是突然想做个科普。}
  {叶淇,江苏淮安人。淮安,大明最重要的食盐产地,盐商云集。}
  {徽商在两淮做盐业生意,叶家与徽商多有通婚关系,徽州盐商大部分都跟叶淇关系很好。}
  {两淮地区靠近食盐产地,但是远离边境。}
  {晋商,从山西运粮到边关成本很低。所以天下盐引大部分都归于晋商。}
  {纳银开中,是只要把钱交给户部的运司,拿到盐引,剩下的就是领盐和卖盐了,不用考虑距离边境的远近问题了。}
  {变法之后,徽商成为盐商的主力。}
  {与徽商广泛结为姻亲的叶家愈加兴旺发达。}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