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大韭菜 作品

第588章 大明唯一争得最终解释权的皇帝(第3页)

  {“不但创行于今日,实欲垂法于万世,以明人伦,正纪纲”}
  {大礼议之后,更正郊祭,郊祭改易甫毕,又重修孔庙祀典。搞定孔庙祀典,转而厘正太庙庙制,国家礼制尽被他囊而括之,改而革之。}
  {他是想当第二个朱元璋。}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望着天幕,眼神深邃。

  “新的时代,开启了。”

  刘启习惯了自家阿父云山雾罩的说话方式了。

  刘启不问,刘恒不说。

  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天幕。

  过去,权力角逐是在门阀、藩镇、宫闱这种层面展开。

  用武力、杀戮、幽禁、废立之类手段解决。

  而在大礼议中,权力角逐却是在意识层面上展开。

  通过一种抽象的理论甚至几个语词的争夺来解决。

  皇帝已经被儒家拉到自己擅长的领域之中了。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天幕里的说辞一阵无言。

  “就是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

  “这种破事它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朝代?”

  李泌捋须感叹着:

  “这就是因为礼法不明啊。”

  “哪朝哪代会为着这样一件虚头巴脑的事,倾朝相争,君臣反目,搞到性命交关的地步?”

  “汉成帝以定陶王为太子之事,波澜不兴,平稳过渡。”

  “宋英宗故事倒很是热闹,朝臣名儒也分做两派。”

  “不过比较一下,却又与大礼议大不同来。”

  “前者热闹归热闹,皇帝的处境却并不艰难,英宗并未费太多周折,就把事情敲定。”

  “朱厚熜却截然不同。”

  李泌看向皇帝,郑重道:

  “自他从安陆启程前来就皇帝位,到取得以兴献王为皇考的胜利,耗时整三年。”

  “其间的起起伏伏、委曲求全、柳暗花明之状,天幕都一言难尽。”

  “这说明,君权的空间已经受到极大的挤压。”

  “他面对的,实际是同一种力量。”

  “名义上君权是至高无上的,但“礼制”却掌握在士大夫手中。”

  “他们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取得比皇帝更高的话语权。”

  “朱厚熜不得不争。”

  ……

  【大礼议之后,懵懂的少年皇帝迅速脱胎换骨为老辣的政治家,并最终使成为明朝最懂得控制权力的皇帝之一。】

  【尤其是对于文官集团的控制,更是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消除一切掣肘,大权在握的少年英主,也正式开始“革除一切弊政”,欲使“天下翕然称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