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乾隆皇帝富察皇后(第2页)
【鄂党、张党,一满一汉,在乾隆的调控下一直势均力敌,双峰并峙。】
【乾隆十年(1745),鄂尔泰得病死了。】
【乾隆提拔出身于满洲镶黄旗、开国功臣遏必隆的孙子、一等公讷亲接替鄂尔泰为领班军机大臣。】
【鄂尔泰死后,乾隆一直在观察张廷玉,想抓他的小辫子处理一下。】
【但张廷玉一直遵守臣道,乾隆没有动手理由和机会。】
【一直到乾隆十三年。】
……
天幕上。
天穹在顷刻之间便完全黯淡下来。
哨风带着潮湿的雨意,凉凉的扑怀而来。
浓淡不一的云团压得低低的,无章法无次序地互相挤压着。
在阳光下,河道两边十分明艳辉耀的青翠一下子变成黛绿。
浓郁郁碧幽幽山峦像被墨玉瀑布般覆盖。
御舰上的黄龙大纛没有往日明亮,愈发神秘幽暗。
船舷边绕舟回廊上,一色站的宫女、太监。
暖阁内。
弥漫着浓烈的药香,隐杂着几缕袅袅幽幽寂寞升空的檀香气息。
乾隆坐在床榻边上,看着床上的女子。
黑发散在大红色的荷鸯绣枕面上。
一双美丽的翦水瞳眸盯着皇帝。
她眉宇微蹙,脂玉似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喉头吞咽着,却说不出什么。
“别急,安心静养……我…我就在你身边……哪也不去……”
声音已经哽咽,乾隆垂泪给她掩着被角。
女子努力凝视着,眼中的神采渐渐消失。
最终,隐于眼睑。
乾隆看着她,颤着伸手试她鼻息。
一概杳然。
随即便是眼前一黑。
……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
【在南巡路上,三十七岁的富察皇后去世。】
……
大清·雍正时期
弘历认为自己一定是看错了,听差了。
他突然感觉自己身在虚空缥缈之中。
暖阁、椅案、几榻、都好似在轻烟微霭中旋转漂浮起来。
最后一幕,是阿玛焦急奔来且高呼的声音。
“弘历!弘历!太医!快叫太医!”
……
大清·乾隆时期
暖阁中一片寂静。
永琰头都不敢抬。
在这里,最大的禁忌就是孝贤皇后。
对谁大不敬,哪怕是对皇帝本身大不敬,那位都能网开一面。
最起码不会立刻要你命。
但若是有一举一动,只言片语对孝贤皇后大不敬。
谁都救不了你。
乾隆则一直低着头。
一枚鹿尾毛缘边的小荷包,静静躺在他的掌心中。
……
【富察皇后比乾隆小一岁,出生在满洲镶黄旗,曾祖父哈什屯是清朝的开国功臣,顺治时任内大臣、议政大臣。】
【祖父米思翰是康熙皇帝的议政大臣和户部尚书。】
【父亲李荣保是蒙古察哈尔总管,富察氏不仅出身高贵,还贤良淑德,深明大义。】
【雍正五年(1727)七月,十六岁的富察氏被雍正选中,做了弘历的嫡福晋,也就是正妻。】
【当乾隆他忙着处理政务的时候,富察皇后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
【当乾隆遇到什么不顺利,情绪烦躁的时候,富察皇后就如同一朵解语花一样,马上能感受他情绪的变化,轻声细语地陪皇帝聊天,让乾隆的情绪很快得到调整。】
【当乾隆工作累了想放松一下的时候,富察皇后又能展现自己特别活泼开朗的一面,陪着他玩,两个人在承德的围场上纵马奔弛,富察皇后和乾隆可以疯玩上一整天。】
……
{精神上的契合才是夫妻生活里最重要的。}
{富察皇后就非常善于理解乾隆的精神世界。}
{有一年秋天,乾隆带着她在避暑山庄打猎,无意间和富察皇后聊起来,说当年祖宗们在关外之时,艰难创业,衣服袖子上,用鹿尾巴绒毛缘个边就算很好的装饰了。}
{皇帝顺口说了这么几句话,富察皇后却记在心里。回到北京后特意让人找来鹿尾绒毛,亲手做了一个鹿尾毛缘边的小荷包送给乾隆。}
{乾隆非常喜欢这个荷包,终生把它带在身边。}
{哼……男人的诡计罢了!}
{楼上的一看就没对象。}
{所以在帝制社会说这个很可笑,但乾隆确实真爱富察。}
{侍候乾隆的老太监注意到,皇后死后,乾隆的精神状态变得有点不正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无目的活动”增多。}
{就是走到某张桌子前,却想不起来自己到这是想干什么。}
{工作没什么效率,刚刚说过的话,马上忘得一干二净。每天不停地发火,冲谁都发火,情绪特别恶劣。}
{也就在这个时期,乾隆做了很多诗。}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产量最高的诗人,一生作了四万三千多首诗。}
{但与其说是诗,不如说是分行的日记。}
{但在这四万多首“日记”当中,有一百多首诗,写得非常好,情真意切。}
{这一百多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悼念富察皇后的。贴其中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