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中马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七章 传统观念,和世俗偏见(第3页)

 这边虽然老朋友多,但冬天真不好过,阴冷阴冷的,不时的咳嗽,感觉肺都能咳出来。

 老骨头不好受啊!

 这让他份外想念北疆的太阳,夏天的太阳,到处都是热的!

 老人怕冷,李青侠也不例外,他现在犹豫着要不要去北疆,所以才想听听李安国怎么说。

 没让李青侠期待太久,李安国带着东西来到了老两口住的院子。

 “这是大哥让我捎给你的钱,这是小龙带给你们的蜂蜜和酒。”东西一起提过来,李安国笑着说,“大哥说让你们还是搬北疆去吧,这边可冷。”

 “那边能热?”杜春芳不解,“那边下雪吧?比这边冷吧?”

 “有炉子有火墙啊!”李安国解释着,“大哥家拉了一卡车煤,两边一倒,天天烧炉子,那屋
 

子里热的只能穿单衣……”

 “一卡车煤?那得多少钱哟……”杜春芳心疼的说。这边烧不起煤,只能用和着黄土的蜂窝煤,一块也好几分钱哩。

 “那边煤便宜,一吨煤就二三十块钱,一吨啊!两千斤!不想烧煤,你们应该知道,荒地里到处都是柴火……”

 “这趟赚钱了么?”李青侠问道。

 “赚了。”李安国最得意的就是这个,还没来得及给媳妇说呢。

 “赚了就行。”李青侠看着李安国的新衣服,明白了,“不少吧。”

 “那是!”李安国感叹,“小龙本事大着哩,带着俺四个没少折腾,这小半年,赚了……好几百!”

 他没敢说自己拿到手差不多上千了。

 做梦都没想到能赚到这么多钱!

 “小龙……是能折腾。”想着自己跟着小儿子去山里砍杆子,李青侠不禁露出笑容来。

 他详细的问了北疆冬天的生活,等李安国回去后,李青侠在院子里坐不住了。

 杜春芳把蜂蜜、酒等东西提进屋子里放好,出来看着在院子里转悠的李青侠,忍不住笑着问:

 “这是想去北疆了?这时候可不好买票。”

 “唉。”李青侠心想,当时没那破事,不回来就好了。

 陈兴邦回到家的时候,妻子李霞已经听到了消息,一直在院门口往外看着,看到他提着包的时候,女儿红琴也跑了过来,迎接着父亲。

 红琴五岁,还没上学,但已经知道和爸爸亲了,最近陈兴邦走了几个月,她很想父亲。

 看着红琴穿的补丁衣服,看着破败的院子,陈兴邦有了搬离这里的冲动——自己在北疆跟着小舅子不到半年就赚了足够盖新房子的钱,现在回到这里,如果没有新的进项,这钱不到一年就会全花出去。

 想想在北疆过的日子,天天有肉吃,时不时的有酒喝,有钱花,现在呢?

 “快进屋,饭都快凉了,先垫垫肚子。”李霞没问丈夫赚了多少钱,先招呼自家男人吃饱肚子再说。

 路上吃过了,但家里的饭还是不一样的。李霞端来的是苞谷面发糕,炒的白菜——上面飘着几点油星,一大碗面糊糊,里面有红薯块块。桌上还有一盘黑呼呼的红薯干——这就是娘俩平时的主食。

 “来,红琴,爸给你买好吃的了。”陈兴邦打开包,把带回来的芝麻饼、鸡蛋糕拿出来放桌上,打开让女儿吃。

 “吃一块就行了。”李霞急忙说,“中午吃了饭的,留下慢慢吃。”

 “没事,这趟挣了钱的,后面有的吃。”想想自己在北疆马号里天天吃好吃的,几乎没怎么吃过粗娘,自己的媳妇孩子吃着这难咽的黑红薯干,陈兴邦有种想给自己一拳的冲动。

 “赚钱也不能乱花啊。”李霞是节俭的性子,“快过年了,那过得不得给爹妈买些东西,那不得花钱?还得给你弟妹扯衣服吧?你不得花钱?”

 李霞说的爹妈是陈兴邦的爹妈,是她的公公婆婆。

 女儿也快要上学了,也得准备钱,哪里都是要花钱的。

 “没事,这趟赚的不少。”陈兴邦再次强调,他没有说多少,担心红琴听了说出来,那就不好了。

 这里和北疆不一样,得红眼病的人是有的,使坏心的人也是有的,想坏事的人也是有的。

 得防着点儿!

 “对了,红琴,还给你买了个洋娃娃!这是专门去百货大楼给你买哩,看看漂亮不漂亮!”

 “真漂亮!”红琴从来没奢望过自己有这么漂亮的洋娃娃,一下子抱着这玩具就不撒手了。

 小孩子就是好哄啊。

 “还有你的哩。”陈兴邦看着妻子,“小龙在乌城买了玉器,给你的一件,你看看……”
 

 “还有我哩?”李霞印象里的小弟还只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有些娇气,还有些倔强,不怎么说话。

 现在都能挣钱了?

 这么懂事的吗?

 陈兴邦便给李霞说起了李龙的事情。

 李俊峰在家里,也在给媳妇孩子说着北疆的事情,虽然自己是主角,但小龙叔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这一时间,村子里倒是传开了李家小儿子的故事。

 这是李龙没想到的。

 传说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