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中马 作品

第五百四十七章 打瓜籽的前景怎么样?(第3页)

 李家用筛子筛出来五十公斤左右的大瓜子准备留种。这年头瓜子的种子还没专利一说,因此也不会有人因为他们种二代种就告他们——四十年后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目前有村里人过来打听着问瓜子价格,应该是想买来做种,但李龙这边说他们从乌城买的种子价格就比较高,六块。

 如果村里人买,打个折,算三块。

 当然,这话是开玩笑说出来的。

 村里没人买,李建国留了个活口,说因为今年还不知道卖价多少,等第一批瓜籽卖出去了,给别人卖多少钱,就给村里人卖多少钱。

 这种做买卖的事情,李建国没说给村里人留人情,便宜多少的话,大家也都理解。

 毕竟眼下要买的人并不知道多少,如果真的多了起来,给这个便宜给那个便宜不便宜?便宜了,买的多了,损失的是李家。

 人家为什么要便宜啊?明明可以贵着卖给炒货厂之类的收购者,亏着赚人情吗?

 没必要。

 就跟过两年村里有人麦子丰收,亩产特别高,到三百公斤了,上了报纸。

 其他地方的农民过来买麦子当种子,本村也有人买,那价格就是一样的。一视同仁。

 最多村里人能挑一挑而已。

 李龙和李建国商量着先拉一批打瓜籽到石城炒货厂去问问价,如果价格可以,就先卖一批。

 “拉多少?”李建国问。

 “拉上一吨吧?合适的话就都卖掉。”李龙的意思是种子已经留出来了,剩下的虽然还没称,但怎么感觉也有差不多一吨。

 也就是说,今年打瓜算是大丰收,一亩地差不多两百公斤。

 很多了!

 “多少算合适啊?”李青侠在旁边问道。

 “我觉得吧,一块五就合适。”一亩地收两百公斤,李建国真没啥太大的野心,或者说,在他看来,这一亩收的重量和麦子差不多了,但这地可不是两百公斤产量的好地。

 能卖一块五,一亩地就是三百块钱,就算去掉种子人工机耕费水费(播种也是人工),这些多多的算,算一百块钱,一亩地纯收入两百,十亩地两千,这谁敢想啊?

 “那不行,咋也得两块五。”李龙从上一世过来,思维是不一样的。虽然收瓜籽的地方少,但种瓜子的也少啊。说不定自家这十亩地是独一份呢。

 既然种的少,那奇货可居,是不是就可以往高的价谈?

 “嘿,要能弄两块五,这十亩地不得收个拖拉机?”李青侠迅速就算出了这个收入。

 李建国也说道:

 “人家真要能两块五收,那卖完,我就买辆拖拉机回来!”

 嘿,李龙乐了,就冲大哥这心劲,他也得往两块五以上谈啊,最好三块!

 要三块的话,十亩地差不多能收入六千块,买辆拖拉机还真就可以了。

 毕竟大哥自己手里应该还有一些存

款,应对平时的急用是够了。

 况且还有自己嘛。

 他知道大哥自尊心强,不想用弟弟的钱买拖拉机,那自己就尽量发挥三寸不烂之舌,把价格往高里谈吧!

 当天晚上李龙没回县里,主要是把晒干的打瓜籽装到车斗子里。李青侠也想跟着过去,不过他过去不是讲价,而是这些天都没逮鱼,他瘾犯了。

 陶大强没能过来,李龙也不敢让老爹一个人去下网,他便陪着一起。李青侠这回搞了两个盆子,李龙则是坐着轮胎去海子中央下网。

 周边下网人多,鱼已经不在附近活动了,每条网能逮的鱼不多。

 坐轮胎到海子深处下网倒是好活,但坐着轮胎能下网的人并不多,这轮胎首先就不好找。

 李龙把十条网下了,划轮胎回来,和老爹一起回来,明天还要早起取网取鱼。

 好在有拖拉机,所以距离不是问题,时间也不是问题。

 晚上住大院子里,李龙还略有点不习惯,不过想着也就是这两天的事情。

 第二天天微微亮,李龙就让李青侠给叫了起来,然后一起过去取网。

 现在盆子能逮的狗鱼也少了,两盆合起来能有原来一盆的多。

 但李龙在海子深处下的网,收获就多了。

 这时候其他人还没过来,海子这里非常安静,李青侠取了盆子上岸后,就听着李龙那边劈里啪啦的声音,听着他心痒痒的。

 有多少鱼啊,怎么这动静这么大?

 他和陶大强一起下网的时候,陶大强坐轮胎去海子里,也不敢走太远,毕竟他没李龙那本事,下网走太远了也不好收。

 李龙自己倒是不在意,艺高人胆大,感觉哪里鱼多就往哪里下。

 这有相当长时间他没下网了,偶尔来这么一次也挺兴奋。

 取网的时候就更兴奋了,鱼竟然还很多!

 大鱼也不少,只收了两条网就逮到了两条三公斤以上的大鲤鱼,红头红尾的,看着真喜庆!

 嘿,大丰收,好兆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