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弥补缺口(第3页)
然而经历过元末的朱元璋见识了太多当时的故元官员如何对底层百姓盘剥,导致他天然对这些故元官员没有任何好感。
像番禺县令道同是个很好的官员,开国功勋之一的朱亮祖去广州后为非作歹。道同不畏强权,为民作主,即便被朱亮祖凌辱殴打也是依旧顽强不屈。
结果朱亮祖先发制人,跟朱元璋诬告道同,朱元璋都懒得派人去查清楚情况,直接把道同赐死,事后知道真相才追悔莫及。
还有空印案基本上就是大量处置故元那些中下层直接负责治理民间的官员,杀死牵连数万人之多。
这足以见得朱元璋对这些人毫无信任可言。
因此在明初的高层政治舞台上以前在元朝做过官的官员分量非常轻。
但他们又是广大基层官员,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朱云峰提起他们,让朱标思索说道:“你的意思是,让
我用他们来填补缺口?”
“不错。”
朱云峰点点头道:“不止是他们,还有目前有点能力,且非胡惟庸党羽的官员来弥补,哪怕是胡惟庸党羽,只要不作恶,为官有成绩,也能够继续留任。”
“但父亲那边......”
朱标皱起眉头。
老朱对这个群体可是更加提防来着。
然而朱云峰却说道:“别搞身份政治,他们以前确实当过元朝的官员,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坏的官员。事实上他们在地方为官,有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迅速帮助大明稳定江山。老祖宗在建立大明之后,能够很快稳住局面,这些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贪官污吏要杀,那些治理有功的也要奖,奖罚分明才能服众。”
“嗯,有道理。”
朱标认同。
“虽然在前朝做过官或许算是污点,但只要是没有为非作歹的清官,为民请命的好官,也不是不能容忍,毕竟在我看来,为百姓做实事才是真理。”
朱云峰说道:“你想想大汉取代大秦,大唐取代大隋,清朝取代大明,都是接纳了大量前朝官员的。包括我国建国初期,同样接纳了很多敌人官员。大明在这方面其实就没有做好,前朝官员也非一无是处,只要没有为非作歹的劣迹,只要有治理和执行能力,那么提拔又如何呢?英雄不问出处嘛。”
历朝历代,新朝取代旧朝的时候,由于打破了旧有秩序,导致旧有体系崩塌。
而新朝刚开始都没有建立有效的官员选拔机制,在官员培养上也不像旧朝那样已经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所以大多数基层官员还是需要前朝官员继续留任。
包括我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龙云、卫立煌、程潜、张治中、傅作义等人,甚至达到了副国级。
不过我军人才储备还是相当优秀,不像古代新建立的封建王朝那么尴尬,接纳敌人往往是因为统战的因素,因而在这方面我军比古代封建强了千倍万倍不止。
但现在大明的情况特殊,老朱对前朝官员不信任,导致前朝官员即便非常有能力,也很难到达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因此朱云峰的意思很简单,改变固有观念,学大汉、大唐那样,接纳前朝官员,让这部分人提拔到中央,以弥补以后胡惟庸案后缺失的中央官员。
“我明白了,这件事我会与父亲商议。”
朱标点点头。
朱云峰笑道:“而且这也你是插手六部的机会。”
“我插手六部?”
朱标纳闷。
“你的背后其实依旧是宋濂为首的浙东文官集团,你的老师宋濂虽然告老还乡,但门生故吏不少,提拔提拔也是正常的事情嘛。”
朱云峰丝毫没有避讳朱棣的意思,淡淡地说道。
朱标眼里闪烁过一丝顾虑,但片刻后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嘟嘟嘟!”
就在这个时候,朱云峰手机响了起来。
同时外面传来汽车鸣笛声。
朱云峰接了电话,是货车司机打来的,告诉他货已经到门口了。
“走吧,搬东西去吧。”
朱云峰从沙发上坐起来,伸了个懒腰道:“这10多吨的东西,够我们喝一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