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王上加白!上天欲要皇长孙为皇帝?朱橘色变,驳斥姚广孝!(第3页)
他相信,自己的这几个儿子都是人中龙凤,将来不说是大放异彩,起码也能成为坚固的国之柱石!
正此时,一道声音传来:
“皇后娘娘到!”
众妃嫔与众皇子公主侧目而望,却见马秀英穿着朴素,领着儿子儿媳以及孙子,说说笑笑的进了殿来。
除了朱元璋以外,众人皆是起身行礼。
“坐,都坐。”
马秀英笑着摆手,径自走到了朱元璋身边,随意坐下。
“怎么这么晚才来?”
老朱有些不悦的道,
“还穿的这么朴素,你不知道今天是过年吗?”
马秀英闻言,却是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我今天去拜庙了嘛,回来的匆匆忙忙,哪里还有时间换衣服?”
她随口道,
“反正都是家宴,搞得那么隆重干嘛?”
“随意一点就好了。”
“怎么还不开席?开席开席,今天大规矩都免了,都动筷吧!”
一声令下,舞女入殿,乐师奏乐。
两列婢女徐徐入内,为众人添酒置菜。
“哼。”
朱元璋闻言,倒也不多深究,转而便朝着朱长生招手道,
“长生过来。”
“爷爷抱抱——雄英也过来。”
哒哒哒!
朱长生迈着小肥腿奔向了朱元璋,一头栽进了他的怀里,在爷爷的锦袍上抠来抠去。
而相比较而言,朱雄英就稍微有点内向,一步步走到朱元璋面前,却是呆住了,有几分不知所措。
“愣着干什么,过来。”
朱元璋一把将朱雄英给拽了过来,转而朝着朱长生笑问道,
“长生,今天出去,好不好玩?”
“有没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人啊?”
他知道朱长生说不利索,但还是乐此不疲的引导……
孩子就是要靠这样的引导,才能逐渐学会表达。
“有,有大——大——”
朱长生用手在朱元璋面前比划着,划出了一个圆弧形。
“大什么?”
朱元璋目露好奇之色。
“黑!”
“黑——大!”
朱长生断断续续的说着,但每一个字都说得很坚定,显然是有一件让他印象很深刻的事。
“黑大?”
“什么黑大?”
爷孙俩人,开始了跨服聊天。
然而,饶是朱元璋自诩机智,猜了老半天,也猜不明白朱长生想要表达什么,最终只能是无奈一笑,摸了摸他的脑袋。
倒是朱橘看到儿子的比划,若有所思。
这小子刚才比划的,分明是一个光头!
黑光头?
那不就是姚广孝么!今天所见之人里,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一袭黑衣,想不印象深刻都难。
然而,想到姚广孝,朱橘的眉头略微一皱……他总有种被这个人给粘上了的不适感。
稍稍晃了晃脑袋,他不再多想,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专心的啃起了大肘子。
饥肠辘辘的此刻,没有什么比一个酱香大肘子更重要的了!
吭哧吭哧,吭哧吭哧。
他一顿忘我的啃食,那些舞蹈音乐是一盖不听不看,瞧上去活生生一个粗鄙的武夫。
须臾间,殿外钟声响起。
一个女官走了上来,恭声道:
“启禀陛下。”
“新年已至。”
唰啦。
啪嗒。
殿内众人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筷子和酒杯,即便是朱橘都是抄起肘子看向老爹。
这个时候,老爹肯定是要讲话的。
而此刻的朱元璋,亦是微微颔首,站起身来。
“又是新的一年了。”
他起身感慨道,
“往年过年,咱都会说一大通,其实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忆苦思甜的那些陈词滥调,咱说也说烦了,想必你们听也听烦了。”
“那么,今年就索性简短一些吧!也不追忆往昔了,也不搞忆苦思甜那一套了,今天,咱要宣布一件大事!”
“朱樉、朱棡、朱棣!你们三个起来。”
唰。
三个皇子尽皆离席,跪倒在朱元璋的
面前。
“一转眼,你们也都已经长大成人,娶妻成家了。”
朱元璋笑道,
“若是在民间,像你们这个样子,家里的老汉就要安排分家了,要不然的话,家里人太多,嘴也多,那么多张嘴巴要吃饭,老汉一人负担不起。”
听到‘分家’二字,三人的心神皆是一震。
其余众人亦是露出讶然之色。
陛下这意思,是要……
“咱们朱家,如今家大业大,原本是不差你们这几张嘴的,咱也舍不得你们离开。”
朱元璋没有过多的停顿,继续道,
“但是呢,身为皇家血脉,你们有你们的使命,也必须要有担当!”
“咱当初定下来的规矩,藩王成年之后,便要前往封地就藩!从此以后不再享受皇城里的荣华,而是要在边疆为我大明守土!”
“如今,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你们三个,准备好了吗?”
话音落下,他的目光落在了三个儿子身上。
砰砰砰!
“父皇!”
朱棣接连磕头,眼含热泪道,
“儿臣……儿臣舍不得父皇,舍不得母后,也舍不得大哥啊!”
“儿臣情愿一辈子陪在父皇身边,哪也不去!”
朱樉和朱棡亦是红了眼眶,对着朱元璋不住的叩首磕头,连声乞求父皇。
这一幕,众人看在眼里,皆是心有戚戚。
这深厚的父子情,令人动容啊!
唯有朱橘放下了肘子,啃起了鸡爪,这泡发过的鸡爪极为爽辣,且不含任何科技,是他最喜欢的零食。
哒,哒哒。
胸前的玉佩震动,震动的频率不高,但这已然意味着朱元璋起了情绪。
自然不是愤怒,而是夹杂着悲情与不舍的复杂感情。
老实说,朱橘都不知道为啥老朱有那么深的执念,一定要让儿子们去就藩。
以前说是要戍边,守卫疆土。
可如今北元都灭了,还守个什么?是怕波斯人从西边打过来,还是怕罗刹人南下?
这俩,离得可太远了,井水不犯河水啊!
此外,朱橘用后世的眼光来看,老朱这一套分封制度也是开历史的倒车,将来搞不好就来个七王之乱,明中期不就有宁王之乱么?这就是分封藩王带来的隐患。
在他看来,清朝那套封爵制度还先进那么一点。
藩王一律不许离京,只能在京城活动!而且每传一辈都要降等,还要考试!考试不合格降的更猛!
一个亲王传下来,子孙后代最终能降成不入八分辅国公!
这一套虽然称不上有多牛逼,但起码比明朝这一套养肥猪大法好一点,且对于政府财政的压力也能小很多。
当然了,自己要是提出这个建议来,绝对会被老朱按着脑袋暴揍!
老朱是个啥人?他是一个具有小农思想的皇帝。
他的想法很简单!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是要供养咱朱家的子孙!咱老朱家的每一个人,那都是人上人,生下来就理当享受极致的荣华富贵,哪怕是繁衍到几百万之众,天下人也得供着,且无怨无悔!
委屈咱朱家子孙?
不存在的!咱的后代要是还要受委屈,还要返贫,那咱这江山不就白打了?
就这心态。
故而,朱橘也是默不作声,不做评论——改进这套制度,估计得等老朱噶了之后才有跟大哥建议了。
“好了,好了!”
朱元璋眼眶泛红,亦是吸了吸鼻子,挥手道,
“都是男子汉大丈夫,哭什么!莫要哭泣了!”
“从这一刻开始,你们就是独当一面的藩王了!明天一早,你们就收拾收拾,前往封地就藩!咱会尽自己所能,为你们提供支持!但同时,你们在封地就藩之后,也要守规矩!”
“谁要是在封地胡作非为,不守规矩,那咱要是知道了,也不会轻饶的!”
“至于是什么规矩,还有以后如何治理封地,咱这半年就在制定这些,如今已经编纂成册,你们每个人,人手一本,回去好好研读,要严格按照册子上说的做!”
“来啊,发册!”
几个内侍迅速上前,将明黄色的册子分发给众皇子,不光是朱棣三人有,朱橘亦收到了一本。身后的小弟们亦是人手一本。
朱橘放下鸡爪,抬眼一看,只见那册子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
皇明
祖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