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笑人生 作品

第四十章 夏朝隐退(第2页)

 话音刚落,只见启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眼眶中噙满了泪水,声音哽咽却坚定地说道:“父亲大人,您这一生都是为了天下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怎么能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选择退缩呢?儿臣愿意全心全意辅佐父亲,与您一起勇敢地挑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大禹听到儿子的这番肺腑之言,心头不禁微微一颤。

 他凝视着启那张坚毅而充满朝气的面庞,恍惚之间竟像是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那时的他同样怀揣着满腔热血,立志要拯救苍生,造福万民。

 想到这里,大禹的内心深处涌起一股暖流,他缓缓弯下腰去,轻轻地将启扶了起来,语重心长地说道:

 “既然吾儿有这般坚定不移的决心,那么为父就暂且放下顾虑,与你再次放手一搏吧!”

 就这样,父子二人毅然决然地重新踏上了征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启向大禹提议道:

 “父亲,依儿臣之见,我们不妨先试着去联合其他那些相对弱小的国家,汇聚各方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然后再来共同对抗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国。”

 大禹觉得这个主意颇有几分道理,点头表示赞同。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个小国之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说服各国君主加入到他们的联盟当中。

 然而,与大国之间的战争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顺利,尽管父子二人率领众人浴血奋战,但还是遭遇了无数次惨痛的失败。面对接二连三的挫折,父子俩逐渐意识到仅凭目前的实力恐怕难以战胜强敌。

 百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得停下脚步,回到大夏国内,召集所有子民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在广袤无垠、繁荣昌盛的大夏皇朝中,大禹高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过殿下一众俯首帖耳的臣子们,沉声道:“朕欲知晓,如今之天下,究竟会由哪一国最终实现大一统。诸位爱卿,可有能人为朕推演此等大事之人选?”

 话音未落,只见朝堂之下,文臣之首的伯益恭敬地出列,拱手奏道:“启禀陛下,微臣曾闻昔日辅佐周武王姬发成就大业的谋士——姜太公,精于奇门遁甲、阴阳五行之道,定能推算出这天下归属。”

 然而,一旁身背巨弓、威武雄壮的后羿却冷哼一声,插话道:“哼!那姜太公早已被周幽王所弃,被逼归隐山林,且下旨永世不得让其复出。如此一来,即便他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无法为我大夏所用啊。”

 听到此处,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子启不禁皱起了眉头,面露忧色地道:“这可如何是好?难道就真无其他法子能探知这天下大势的走向么?”一时间,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沉寂,众大臣们面面相觑,皆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中,突然从朝堂的角落处传来一个清亮而坚定的声音:“陛下,微臣斗胆进言。”众人循声望去,但见一青年谋士越众而出,来到殿前跪地行礼后,朗声道:“微臣近日偶然听闻,在我大夏境内有一处神秘山谷,谷中隐居着一位奇人,世人均称之为‘鬼谷子’。此人精通占卜测算之术,神鬼莫测,或许能助陛下解开这天下归一之谜。”

 大禹和启互相对视了一眼后,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仿佛心有灵犀一般瞬间做出了决定——前往那个神秘之地一探究竟。

 一路上,父子二人风餐露宿、披荆斩棘,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才终于抵达那座隐匿于深山中的山谷。

 当他们踏入谷口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不禁为之惊叹。

 只见一座简陋的茅屋矗立在一片青翠欲滴的竹林之间,屋前一位白发如雪、仙风道骨的老者正悠然自得地煮着一壶香茗。此人正是传说中的鬼谷子!

 启怀着满心的敬畏之情,快步上前向鬼谷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并将自己父子二人此番前来的目的详细地述说了一番。

 鬼谷子微微颔首一笑,那双深邃如潭水般的眼眸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紧接着,他不紧不慢地从怀中掏出了龟甲和蓍草,然后全神贯注地开始进行演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