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 作品

第45章 巴老说上三头条(第3页)

 巴老爷子一边静静的听着周围人的发言,一边时不时的看着手中的稿子。

 等到众人的发言结束后,他才慢慢的抬起头。

 “这首青春的诗,用太仓促的书,来比喻青春。这种比喻和想象力,这么多年来,我还是头一次见。

 这真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我看了这位季宇宁同志8月份在诗刊上发表的诗,还有9月初,在人民文学上,在头条发表的那几首诗。

 写的真是太好了。

 我没有想到,我们国家在经历了那么多年的磨难之后,还能迅速涌现出一位如此年轻的优秀的诗人,这说明我们的文学事业是后继有人的。”

 巴老爷子说到这儿,顿了顿,又扫了一眼众人。

 “那篇短篇小说,我曾经生活的地方,也写得非常精彩,那种电报体的行文方式,很有韵律感和节奏感,我非常喜欢。

 小说的立意,和他的对人物的描写,在这个年代,对于知青生活的描写,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

 这篇小说虽然给人的感觉有些悲凉的意味,但紧接着那篇微型小说,给儿子,却又是非常的温暖,非常的情真意切。

 也只有诗人的思维,才可以想到如此的去写,写给自己未来的儿子。

 我觉得这三个作品,一首诗加两个短篇小说,实际上是一个系列,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刚才大部分同志,对于那首诗都是没有意见的,很多人认为这首诗,完全可以放在我们上沪文艺的创刊号的头条上。

 我觉得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三个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系列作品,放在创刊号的头条上,也就是说我们将要复刊的上沪文艺的创刊号上,将会有三个头条,是三头条。

 至于我的那篇文章,杨林同志,完全可以放在后面。”

 巴老爷子的一席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吃惊不已,很多人甚至一瞬间,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巴老说上三头条。这也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