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兵戈之声(第2页)

 武力镇压也不过是威慑的纸老虎,一戳便破,城中百姓自然会将其撕碎。

 李从嘉又说道:“我们受皇上诏命,在此赈灾,且先施粥数日。”

 “我会立即起草奏折一封,送达京城,视情况再定后续的事宜。务必记住要求,赈灾之粥,绝不能变成米汤,插入木筷需能立在粥上,不能浮在水面。”

 他知道历史上赈灾施粥时,很多粥棚只放水不放米。

 喝完后只剩水,灾民们怨声载道。

 既然要做,就必须见到成效。

 众民夫本是两淮居民,对南唐忠心耿耿,何况六皇子还亲身在此,一路来对他们恩养有加,自然奉命执行。

 秋风萧瑟的早晨,天空阴沉,寒风中夹杂着些许凉意。

 湘江河岸前,早已经人山人海。

 挤满了许多前来领取救济的饥民。

 这些人中有的面黄肌瘦,有的头发蓬乱,有的衣衫褴褛,大多神情疲惫,期望的看着前方的粥棚。

 一队队士兵有条不紊的维持秩序,队伍中先安排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紧紧握着手中的空碗。

 耐心的等待着那碗来之不易的温饱。

 “唐朝,安抚使李大人奉旨赈济灾民。”

 每次施粥的时候,民夫都不忘记说着这句话。

 李从嘉也在亲自在周棚中,给一名小乞儿盛上满满一碗的热粥还不忘叮嘱。

 “慢慢吃,别急,明天还有。”

 饥民们接过粥后迫不及待的带回去, 有的则选择带回去与家人共享这份救命的食物。

 尽管人数众多,但在官兵们的组织下,一切都井然有序。

 沙万金、张璨等武人都头正在奋力赈济灾民,发放粮食,两个比部人员在闲暇之余却议论起来。

 一白面书生锺蒨笑道:“你看六皇子,为什么要亲力亲为?”

 “咱们这皇子别看年纪小,一路行事作风,可是很老成。”

 “勤练兵卒,苦练武力,估计是现在看潭州城局势不好,皇命又是让他在这里赈灾,估计是要趁机得些民心,看日后有变好能够面对。”

 一个文雅书生潘佑身着白衣,耿直说着。

 锺蒨分析道:“我一路看来,六皇子倒是不是作假,有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你瞧亲力亲为施粥,灾民感动的痛哭流涕。”

 “皇位将来也轮不到他,收些民心有何用,咱们就好生完成这次行程,回到户部好交差。”潘佑看这差事比预想中的难,发了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