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撼天(第2页)

    一支支携带文书的羽箭射上城门, 百姓挤压着, 纷纷拆开观阅: “大将军击败旻兵数十万人, 坑杀三十余万, 大将军可称虎狼之师! ”


    百姓们一双双眼睛朝城楼下张望, 但刚夸耀出口, 便被随即赶到的禁军冲来, 夺走文书, 粗暴推搡, 甚至将宣读者一刀捅死!


    血流如注, 太学生在城厢中奔走, 痛心疾首: “事实如此! 铁证如山, 为何还要欺瞒! 不要再杀百姓了! 不要再杀百姓了! ”


    微风徐徐, 千军万马在东都城楼下列阵, 前排是精锐铁骑, 其次步兵, 再其次攻城器械, 黑云压城城欲摧。而东都门户紧闭, 吊桥高高悬起, 警惕着城楼下的军马。


    一只覆着铠甲的手抬起, 肃穆的军阵之前, 马匹分开道路, 走出一匹枣红的高头大马。


    “将军, 恐怕城楼上放冷箭, 将军还是不要……”


    谢无炽: “让开。”


    谢无炽催马往前, 负着一把乌黑的柘弓, 背上羽箭, 马蹄不急不缓, 到了军阵的最前方。


    “这就是谢将军! 杀得旻兵鬼哭狼嚎的谢将军! ”有人说, 城头顿时安静, 纷纷看向城楼下唯一在严肃军阵前的身影, 屏住气息。


    在场目睹十余万人, 纷纷等着这身影说的每一句话。这才是男人最顶级的权力, 无人不对他顺从, 不对他卑躬屈膝。所有人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


    谢无炽: “皇城司的褚德呢? 让他出来。”


    片刻, 城楼上, 战战兢兢站了那要“从龙之功”的将领。但他仍在城楼上, 不敢真叛, 只好和颜悦色道: “谢将军召来末将, 有何贵干? ”


    谢无炽慢条斯理从背后取下柘弓, 手指戴着玉韘, 箭矢上挂着一封信件, 将柘弓扩大, 朝向城楼之上。弓如满月, 力道强劲。


    “褚将军站好, 我家将军要试射! ”


    辛滨嬉皮笑脸地喊道。


    “你说什么? ! ”


    “岂有此理? ”


    “这是什么意思? ”


    城头上一阵骚乱, 下一秒, 箭矢射出, 携带凌厉风声朝向褚德的喉咙。褚德猛地大叫一声, 掉头躲开, 但耳背被撕开了一块肉, 红肉鲜血淋漓, 而那支羽箭则掠过深深没入壁缝之中, 可见力道之劲悍!


    谢无炽收起弓箭, 微微笑了一笑, 道: “请褚将军将书信交给陛下, 说谢军前来献捷。陛下引入关中的狼兵已经剿灭, 请陛下和大景朝文武大臣出城赏旻兵京观和打球, 共享战胜之喜。”


    他再补充道: “两日后, 如果不出, 谢军只好入城与陛下面叙。”


    说完, 谢无炽催马入阵, 谢军在城楼下毫不掩饰地狂笑: “哈哈哈哈哈! !!请陛下和文武大臣出城观赏! 哈哈哈哈哈! ”


    城楼上有人喃喃: “岂有此理, 岂有此理……谢军怎可如此狂妄……”


    “怎么敢这样羞辱陛下和朝臣! ”


    谢无炽回到军阵, 将柘弓递给了从人, 眉眼思索, 朝韶兴府的方向越过重峦叠嶂看去。


    木棚上扎着雪白的挽幛, 制作成停尸庐, 一旁放着纸扎的花圈, 人偶。


    时书从小路尽头走来, 手里握着一束黄菊花, 放到遮盖的白布上。宋思南正将黄纸打出齿痕, 时书手放在他肩膀: “够了思南, 这些纸够了。”


    宋思南眼珠充斥血丝: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 ”


    时书双手握住他肩膀, 将他拎起来, “跟我来, 你是年轻的将领, 现在还有一件事, 等着你去做。”


    宋思南: “是什么? ”


    时书: “你跟我走, 速去长阳县鹤洞书院。当今天下第一藏书阁, 册书堪比东都皇城, 文墨珍宝更是数不胜数, 还有价值连城的宫门城寨……快去, 一定要保护好书院和整个韶兴府城。”


    宋思南: “那他呢? !”


    时书: “处理完, 我们一起回来, 给他抬棺。”


    “哗”, 宋思南猛地将手中的锤钉扔掉, 走出挽庐内, 此时, 已有仇军的行伍被指派而来, 驻足等候。


    时书翻身上马, 扬起马鞭, 领着他们往韶兴府城奔去。


    “驾驾驾! ”一路上尽是废墟,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人烟断绝。一路沿着大道疾驰到府城, 府城城门大开, 城门内的人家却门户紧闭, 屋檐缺损, 城楼焚毁, 这显然, 这座没有守兵的城池已被攻打过了。


    “快! ”


    时书心脏悬紧, 再奋力扬鞭, 疾驰到台阶之下。


    中原正朔, 上国衣冠, 高门华阀, 儒宗文脉。天下读书人莫不云集影从的鹤洞书院, 本该传出朗朗诵书之声, 衣冠风流垂首拱门, 此时却是一片血海尸山。


    时书瞳孔紧缩, 三千台阶, 鲜血流下, 读书人皆被斩于阶下, 尸首丢弃, 斯文涂地。


    时书捡起血泊中一块令牌——“狼兵入关, 请读书人到鹤洞书院避难。”


    时书眼前出现一幕一幕旧影, 被狼兵劫掠过的州府, 读书人背负行囊, 东都不再接纳外人, 他们便流亡到这里, 读书, 拓印诗词歌赋, 记录历史, 战争中, 除了人命, 还有一种东西容易被焚毁, 那就是文明。


    往上走, 豁然一具尸首吊在大门上, 素净俊雅的白衣沾满污血, 恐是许家嫡亲。就这个手笔, 时书喃喃道: “绝对是他, 绝对是音昆……他游历大景, 最钦佩大景的文化, 曾经来过鹤洞书院学习道理, 现在……”


    “旻兵气数已尽, 他流亡之身, 竟然还要斩断大景的文脉! ”


    欲灭其国者, 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者, 必先灭其文, 去其俗。1.


    “我认识音昆, 跟我走, 不要再放过他! ”


    书院内传出嘶喊和惨叫声, 时书刚往上跑, 忽然想起什么: “不对……我不能去……”


    宋思南抽出刀, 问: “怎么了? ”


    时书魔咒一般自言自语: “子涵已经死了, 我不能去, 我……”时书口中说着, 可人已往台阶上跑, 边跑, 眼睛湿润, “我不能去, 我不能去……如果我也死了……”


    恐惧, 从未有过的恐惧, 难以言喻的恐惧, 将一切勇敢都吞噬殆尽的恐惧。时书眼睛湿润, 沉重得难以往前再迈进一步: “我也会死……”


    “……你待在这里也好, 如果你死了, 大将军不会放过我们。”宋思南说完, 拎刀舒展手臂几个纵跃, 领着一群人飞速奔向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