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鱼头 作品

第781章 世界第一(第2页)

 和轻型战车相比,重型战车唯一的缺点是造价太高,不适合大规模装备。

 这是相对于法国来说。

 对于俄罗斯来说,成本不仅不是缺点,反而是优点。

 演习开始的前一天,按照惯例,俄罗斯军方召开晚宴,欢迎来参加演习的各国观察员。

 古德里安在晚宴上“偶遇”随符师参加演习的隆美尔。

 和古德里安他们那一届不同,隆美尔他们这一届的交流时间是4年。

 古德里安作为老学长,和隆美尔一起分享在海参崴学习期间发生的趣事,戴高乐也被深深吸引。

 “那些来自非洲的家伙多半智商有问题,很多人入学半年,还是连左和右都搞不清楚,格拉纳特的脾气越来越坏,经常罚那些家伙去打扫厕所,那些家伙不仅不以为意,反而因为不用训练沾沾自喜。”

 隆美尔提起海参崴陆军学院的一些新变化,一脸不屑。

 “野蛮人来到文明社会,总是需要一些时间才能适应。”

 古德里安的话,引起戴高乐的强烈共鸣。

 世界大战让法国损失了一代人,不得不加大对外籍军团的依赖,在法国本土服役的非洲士兵越来越多。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法国本土兵源不足的问

题,但是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法国本土服役的外籍军团士兵,多是来自北非的白人,肤色上和法国人并没有多大区别。

 最大的问题是信仰不同。

 “符拉迪沃斯托克陆军学院有很多来自非洲的学员吗?”

 戴高乐对海参崴的情况不太了解。

 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同时闭嘴,看向戴高乐的眼神充满警惕。

 戴高乐自找没趣,只能去找他刚刚认识的朋友埃米尔·梅耶上校。

 埃米尔·梅耶已经年近八旬,是所有军事观察员中年龄最大的。

 埃米尔·梅耶的军事理念和戴高乐相近,两人虽然刚认识不久,但一见如故,成为忘年交。

 有人认为马奇诺防线是埃米尔·梅耶提出的。 其实并不是。

 早在一战之前,法国人就在法德边境修建防线,这是“施里芬计划”要绕道比利时的原因。

 马奇诺防线是在已有防线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并不是从无到有。

 遗憾的是,为了不引起比利时的抗议,马奇诺防线和之前一样,还是没有将法比边境覆盖在内,所以政治正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早就广泛存在。

 埃米尔·梅耶很喜欢戴高乐基于装甲战车基础上的运动战。

 “回到巴黎之后,我会向元帅建议,组建和俄罗斯一样的装甲部队。”

 戴高乐忧心忡忡。

 “你最好不要这样做,元帅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埃米尔·梅耶不赞成,贝当并不是顽固不化,而是法国也自有国情在此。

 法国和俄罗斯不一样,贝当并没有一言而决的实力。

 俄军想研发新式装备,乔治一个命令的事,国家杜马在军事上没有发言权。

 法军如果想得到新式装备,必须议会拨款,贝当人微言轻。

 法国的议员老爷们要操心的事太多了,主要精力都放在执政权上,军事的地位,要排在经济、医疗、教育、甚至妇女权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