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草莓蛋糕 作品

第175章 最受男性和女性欢迎的药物和家庭出身(第3页)

 王孟德找了一个理由道。

 有这时间,他不如在家里陪陪老婆孩子,或者看看书了。

 “行吧,那我先走了。”

 把搪瓷缸里的热水喝完,傻柱放下杯子就出了门。

 他已经迫不及待了,准备早点做饭吃,吃完就集合大部队,领着他们到东直门外的麦地里。

 夜里。

 等把闺女哄睡后。

 何胜男坐在缝纫机前,给几个孩子缝补着衣服。

 他们正是调皮好动的年纪,衣服没穿多长时间,就会出现损坏。

 不是膝盖位置破了个洞,就是其他地方裂了一道口子。

 这个年代可不比后世,衣服坏了,直接就扔掉买新的。

 现在讲究的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

 一件衣服,从老大到最小的孩子,甚至能经历十来年,衣服上满是补丁的人,大街上都是比比皆是。

 特别是今年,随着物资极度的匮乏,国家决定,减少民用棉布的供用。

 布票变成按人头发放,凡是在京城有正式户口的(吃商品粮的),每人全年只有四尺五寸。


 这些布,买回来后,根本做不成一件衣服。

 实际上,最多只够打补丁用的。

 市面上,拆洗缝补业总有做不完的活计,无论送去多么破旧不堪的衣物,他们都能给你补好。

 打一块补丁,除了收取一定的费用外,还需要按尺寸大小,收取相应的布票。

 当然,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大部分人家为了省钱,还是会拿着布票把布买回来,自己缝补。

 这年头,有一年新衣服,那可是很多人的奢求。

 就连王家,今年过年的时候,除了丫丫有一身全新的衣服外,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去年的旧衣服。

 上边多少都有一些补丁。

 “胜男,别忙乎了,该睡觉了,剩下的,明天再补吧。”

 看到媳妇专心的一手转着缝纫机,一手匀速的推着布,王孟德心疼的说道。

 “孟德,我这马上就缝好了。”

 何胜男转头冲着他笑了一下,然后轻声说道。

 “明天援朝还要穿这件衣服去学校呢,不急这一时。”

 十多分钟后,她终于忙完了。

 上了床,两个人情不自禁的搂在一起,运动了一番。

 事后。

 挨着王孟德的肩膀躺下,搂着他的另一只胳膊,两个人说着悄悄话。

 “孟德,前两天,居委会曹大妈来通知,让大家去换新的户口本,等周末的时候,你抽空去一趟派出所吧。”

 何胜男脸色红红的,小声的说道。

 “嗯,我周末就过去,估计到时候人会很多。”

 王孟德手上的动作不停,心不在焉的回应道。

 一九五三年四月,全国居民可是使用统一制发的户口簿,这是第一代户口本。

 到了今年,也就是六零年,国家对户口本进行了调整,为居民更换了第二代户口本,不在以户为单位,而是一人一张卡的户口卡。

 身份证现在可还没有出现呢,要等到一九八四年的时候,十六道工序全靠手工的一代身份证,才会试点颁发。

 这张薄薄的户口卡,就是每个人的身份证明。

 “孟德,你说,咱们的户口登记卡上,家庭出身,不会给我们改变吧。”

 何胜男按住他作怪的手,有些担忧的问道。

 “呵呵,这个不用担心,咱们家的家庭出身和成分,早就定下来了,肯定是4,也就是雇农。”

 每个户口本上,家庭出身那一栏,都有一个数字,分别对应着家庭出身,一共有42个家庭出身代码。

 数字4对用的就是雇农。

 “那就好,咱们家是三代雇农,这个可不能变。”

 何胜男长出了一口气。

 家庭出身,代表的意义可不一定,甚至是天差地别。

 “呵呵,你知道数字58是什么出身么?”

 想到前世看到的一个相关的有趣事情,王孟德便笑着问道。

 “什么出身呀?”

 “58,对应着的是‘土司’,也就是末代皇帝的家庭出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