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第264章 武周结束(第3页)

 {他们的意思是国家彻底采取守势,本土以外的一切领土都可放弃不与列强争霸。}

 {但武则天没有采纳这些意见,没有再犯当年撤销四镇的错误,而是坚持守住四镇和凉州这两个前出基地。}

 {从两面钳制住吐蕃,并割断吐蕃与突厥的地理联系,避免再次出现三国交侵大周的窘迫局面。}

 {最后,还是基本延续了唐太宗的对外战略,用武力威慑周边,决战皆在境外,以保本土安全。}

 {不然你以为她保全疆域的功绩是怎么来的?!}

 {等等!嘶……这不会就是她被黑的原因吧?}

 {………保全疆域……割据……完颜构……嘶!有可能啊!}

 ……

 武周。

 武则天微微皱眉。

 完颜构?

 天幕上的意思,难道是这完颜构不能保全土地?

 ……

 大宋。

 赵匡胤不由看向赵匡义。

 “完颜这个姓氏你听说过吗?”

 “好像不是中原的氏姓啊?”

 赵匡义思考了一阵,摇头道:

 “臣弟未曾得闻。”

 “想来是大宋之后的朝代吧。”

 赵匡胤沉思着。

 莫不是顶替了大宋的朝代?

 那朕应该未雨绸缪一番。

 ……

 南宋。

 面色涨红的赵构指着天幕,气的发抖。

 殿内大臣默默不语。

 先前提了一句完颜构,众人不解其义。

 但天幕上的这句话基本是点名道姓了。

 后世人的嘴可真恶毒啊。

 不过既然能保全南方又何必去费力北伐呢。

 又不曾短了逍遥快活。

 除了个别大臣面色冰冷,其余者皆面色淡然。

 ……

 【公元698年,阿史那默啜发兵十余万来攻武周,号称助李家天子夺回皇位。】

 【河北一带的各地纷纷征发百姓修城备战。】

 【武则天更先后发兵四十五万前去迎战,除了留守神都和各地必须的驻军外,全国能动员的常备军几乎都发动起来了。】

 【突厥攻进河北后,烧掠诸州。】

 【同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请谋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没有松口。】

 【狄仁杰劝说武则天此时应还政于庐陵王李显,不给突厥以进犯的理由。】

 【九月十五日,复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十七日,武则天任命太子李显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

 【当时应募者不满千人,但一听说此次是太子李显挂帅,几日内竟有五万多人投军。】

 【大军还未开拔,阿史那默啜便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八万余人,退还漠北,武则天遂改任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

 【公元700年正月,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大总管,镇守碎叶。】

 【三月初六,令东至高丽国,南至真腊国、西至波斯、吐蕃及坚昆都督府,北至契丹、突厥,并为入蕃,以外为绝域。】

 ……

 天幕上。

 暗夜笼罩长安。

 月光流淌下来。

 长安城。

 五百多名甲士直奔玄武门。

 禁军士兵被砍杀于殿外的回廊下。

 绝色男宠扑倒在肮脏的血泊中。

 集仙殿。

 老态龙钟,鬓发惨白,皱纹累累的武则天看着榻前的众人影,

 ……

 【解决了继承人的问题后,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大修宫殿、佛寺。】

 【面首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插手朝政,霍乱国家。】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武则天病笃,在迎仙宫集仙殿卧床不起。】

 【宰相张柬之等大臣交结禁军统领发动政变,率禁军五百余人,冲入宫城,杀二张,包围集仙殿,要求武则天退位。】

 【二十三日,李显代理国政,施行大赦,改年号为神龙。】

 【二十四日,武则天传位给李显。】

 【二十五日,李显于通天宫即皇帝位。】

 【二月初四,恢复国号为唐,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皆复旧制,复称神都为东都。】

 【公元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病死去世,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与唐高宗合陵,称“则天大圣皇后”。】

 结束的有点突兀,但后面没什么好写的了。

 (本章完)